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5日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发布
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实行特殊支持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齐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4月14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强师计划》包括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实施保障三部分,提出15项举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从强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重引领,完善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促均衡,强化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抓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赋动能,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几个方面的改革部署做了介绍。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有215所师范院校、500多所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强,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50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同时,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另一方面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聚焦薄弱师范院校建设,由高水平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一起,以组团方式帮助30余所薄弱师范院校加强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促进师范教育的协同发展、整体提升。
  目前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基本满足需要,但是高学历层次、教育家型教师相对缺乏。强师计划提出,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让教师有身边的、高水平的专业发展支持力量。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支持一批政治坚定、情怀深厚、学识扎实、视野开阔的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持续发展,成长为引领区域乃至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高质量发展是在均衡的基础上的高质量,所以必须把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实施“优师计划”,由部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为脱贫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的本科层次的师范生。对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要实行特殊支持,“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加强教师的周转宿舍建设和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实现乡村教师在学校附近有周转的宿舍、在县城有稳定的住房。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教师队伍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在教师资格、入职、考核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职称改革,实行分类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老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改进师范院校评价,强化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学科评估的师范特色,探索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政府统筹,贯通教师职前培养、人事管理、考核评价、在职发展等环节,推进教师队伍治理综合改革。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方面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功能,另一方面要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帮助教师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实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生“同上一堂课”,教师共同“备好一节课”。同时,多渠道开发汇聚优质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让更多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共享优质教育教学、教师研修资源。
  任友群说,下一步,教育部将把强师计划的落实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宣传、强化部署、加强督导督促。同时,推动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作用,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落实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