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景巍(左二)、《国家至上》作者赵韦(右一)、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商子秦(右二)进行分享和点评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4月14日,纪实文学作品《国家至上》,在被誉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摇篮”的西安航天科技四院举行首发仪式。
作为国内第一部公开出版、系统反映中国航天固体火箭动力事业60年奋斗发展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国家至上》以中国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研制的艰辛历程为背景,真实记录了邢球痕、阮崇智、叶定友、祝一辰、徐立平等航天军工人的工作和生活,集中反映了航天军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该书由优秀青年作家赵韦历时五年悉心写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
2022年是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60周年。作为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肇始者和领军者,航天科技四院秉承“国家至上、争创一流”的价值追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奋勇登攀,圆满完成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以及历次大阅兵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装备研制任务,推动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为筑牢国家战略安全基石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至上》着墨于“干惊天动地事”背后的“隐姓埋名人”。该书向读者呈现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筚路蓝缕的艰苦过程,揭秘了一个个重大航天事件背后精彩又真实的人物故事。质朴平实的文笔和叙述,让一个个“为国铸箭”的非凡人生,让航天精神的代代传承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书中“国家至上”这个高频词,被杨南生、邢球痕、叶定友、朱祖念、徐立平、王健儒等为代表的四院人自觉践行,深刻诠释着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建设者逐梦航天、为国砺剑的初心使命。
发布仪式上,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景巍,作家赵韦,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商子秦分别对书籍立项创作历程进行了分享和点评。《国家至上》是继2016年度“中国好书”《中国动力》之后,陕西人民出版社携手作家赵韦推出的又一航天题材佳作。作为航天人的后代,赵韦自幼跟随父母在位于三线山区的航天单位生活多年,对那种生活状态有着深入的体验和理解,也对航天事业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此前在《中国动力》中,赵韦讲述了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此次《国家至上》聚焦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历程,完成了他全面讲述中国火箭技术发展历程的心愿。
在谈到《国家至上》的创作过程时,赵韦表示,在动笔前,曾采访了几十位航天人,每一位身上都有闪光的精神力量:“这本书写了五年,五年里我推翻重写了三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寻求一个答案:为什么他们能隐姓埋名,肩负重任与使命?这里面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父辈们终其一生在坚持着什么?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访谈节目让我很受启发。正因为老一辈航天人经历过国家柔弱时所受的屈辱,才从心底生发出一种为国家强大奉献一切的精神动力。”“我们所提的航天三大精神,归根结底,不就是‘国家至上’吗?所以在第三次改稿时,将‘国家至上’作为了书名,这也是这本书乃至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内核。”
在首发仪式上,《国家至上》书中人物群像的几位代表原四院副院长、国家某重点战略型号总指挥王士宝,航天科技四院技能工人徐立平,戴学华烈士的女儿、航天科技四院职工张敏,固体运载大推力发动机总设计师、41所所长王健儒一起回顾了固体动力事业发展60年中的难忘记忆和感人故事。四院原43所所长刘志学,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41所青年设计师褚佑彪,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7414厂一线班组长罗卉作为读者代表,畅谈了阅读感受和体会。
长篇纪实文学《国家至上》的发布,拉开了纪念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60周年以及中国天日系列活动的序幕。据了解,随后航天科技四院将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深刻总结60年奋斗发展形成的宝贵经验、凝结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航天报国志向、航天强国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