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02日
西安区域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宋光)4月1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5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副市长沈黎萍详细介绍了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以下简称西安区域)取得的累累硕果。
  沈黎萍介绍,自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以来,西安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推动了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520项创新案例,其中26项创新成果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66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切实发挥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沈黎萍指出,5年来,西安区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通过上下努力,在西安区域外商投资更便利,企业设立经营更简捷,法治环境更优化。特别是在全国率先推出“微信办照”、24小时自助信包箱等创新举措,启用“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办事最多“跑一趟”。在全省率先推动“跨省通办”业务,与济南、无锡、开封等13个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14市(区)推出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优化服务模式,西安区域在创新上下工夫,在全国铁路口岸首创“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使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口岸的停留时间缩短6-12小时;在航空口岸实施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实现了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已为全国253家中小微出口企业提供融资近1500万美元。同时,打造“通丝路”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建设运行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推出“央行长安号票运”“中欧班列贷”、自贸港商票“运单融资”等产品……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布局。
  最后,沈黎萍强调,新时代的西安,是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继续坚持先行先试,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全面赋能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的西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