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30日
甘蔗棍
○ 王晖
  游曲阜,见孔府大堂内皇皇陈列着“衍圣公”出巡仪仗,竟达一百二十八件之多!除金瓜、钺斧、龙枪、鬼头刀、八棱锤、如意钩等寻常可视物件外,更有一根约三米长的紫皮甘蔗,称作“甘蔗棍”。据导游介绍,这根用坚硬桧木雕刻成甘蔗状,再涂上紫漆面皮的棍子,是历代“衍圣公”用来惩罚府内“下人”的刑具。既然孔子提倡“仁爱”,说“仁者爱人”,后代为了不违背祖训,又能达到制裁过失者乃至违法犯罪者之目的,便制作了“甘蔗棍”。因为甘蔗是甜的,“下人”们挨受棍罚,也不能叫苦喊痛,而应面带喜色,呈甜蜜状。
  《水经注》言:盗泉出卞城(今山东泗水县东)东北卞山之阴。读清代章宗源辑《尸子》卷下,至“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不免生疑。凡记得孔子回拜阳货这精彩故事者,都明白老夫子原是深谙“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之通达圣雄,绝非迂腐之人。著有《现代社会批判》《日本的性格》等书的日本评论家长谷川如是闲谈论“盗泉”,有一段可圈可点的幽默语:“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不愿见阳货的孔子,收了对方赠豚,按照礼制须回拜,于是特地打探到阳货不在家,火速登门拜谢——如此行径,不就是长谷川如是闲讥嘲的“今之君子”易“盗”为“廉”,快饮泉水之表现吗?
  挨“甘蔗棍”体罚,有甜蜜感,是否果如导游所言,系“衍圣公”们独创,虽无从查考,我还是愿意信其真的。世间有许多痴子孙,学不会先人的大智慧,却无师自通地继承了前辈的小聪明。这认为遭“甘蔗棍”责罚者能产生甜蜜感,与趁恶见者离宅登门造访,以成全礼制的思路,从逻辑角度考量,实有相同的虚伪基因。仅从这一点看,“衍圣公”们还是酷肖他们的祖先“大成至圣先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