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30日,政协汉中市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汉中市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召开,代表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尽责,彰显了汉中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风采。
汉中市人大代表余旭光:
抓好武侯名镇建设做强勉县旅游产业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推进,勉县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工业不断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逐步壮大提档,持续做优做强旅游产业,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名镇,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积极意义。”汉中市人大代表、陕西旭光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旭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余旭光认为,武侯镇作为汉中勉县三国文化旅游项目的重要载体,通过近几年的着力打造,特别是随着诸葛街景区的建成开放,使武侯祠、马超墓、古阳平关城墙和旅游名镇武侯镇连成一片,已成为勉县对外推介特色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成为国内外众多旅游达人的打卡地。目前依然存在旅游项目相对少、项目之间不连贯、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等问题。
他建议,加快阳平关古城墙的建设。尽早形成古城风貌,把现有古城墙向东延伸至诸葛街景区西门,形成勉县以民宿特色和仿古街区为主的“游、购、娱、吃、住、行”规模化特色旅游区域,并成为独具特色的饮食、特产集散地,提升影响力。
以汉江为依托,打造水上乐园。水是景区的灵魂,汉江由西向东伴整个古镇景区,从长远考虑,在景区适当位置借鉴汉中褒河用皮筏拦水的方法(软翻板闸)聚起,形成供游客戏水、划船、身心放松的水上乐园,打造勉县新型“一江两岸”美化工程,为今后开发对岸的左右所沈家沟片区做好铺垫。
规划布局好继光桥以西区域开发建设。政府相关建设规划部门,长远科学规划该区域开发,坚持以文化旅游项目及产业链业态为主体,且相应的建筑风格应与现有的诸葛古镇、诸葛街景区古风元素相映衬。多方式、多渠道实施建设项目,可发挥社会资本力量,政府落实好相应配套措施,实现共建共创共享。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诸葛古镇内在品质和知名度,重视阳平关古镇开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布局,把其作为乡村振兴、提高群众收入、提升勉县三国文化旅游形象和品牌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擦亮勉县文化旅游名片,有力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汉中市政协委员丁锐: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实现绿色循环崛起
“目前,汉中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吹响,并制定了《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绿色循环·汉风古韵’的战略定位,我提案建议将文明城市的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共同谱写汉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崛起的新篇章。”市政协委员、陕西理工大学老师丁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丁锐谈到,纵观历史,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最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人类最重要、最紧迫的使命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经济发展和造福百姓的一个主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生存之道、执政之要、发展之需、民心之所向。汉中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是实现跨越赶超的后发优势。
他建议,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宜居行动,打造美丽汉中。加大对工业集中区和电子、建材等重点行业粉尘、烟气和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及恶臭气体的治理;完成市内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机动车实施国郁排放标准,全面淘汰黄标车;开展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收费试点工作,加强建筑工地、道路运输、裸地、堆场扬尘防治管理。同时,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每年选取100个左右的规划布点村作为整治重点,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治理及河道整治、村庄河塘疏浚,稳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农村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环境监测、执法监管、污染减排、宣传教育等工作向农村延伸。
扎实推进植树造林行动,打造绿色汉中,构筑绿色屏障。汉中市森林覆盖率居全省之首,要持续加强保护和抚育工作。要进一步提升公路、铁路、航道两侧绿化品质,在工业集中区周围建设绿化隔离带,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形成生态屏障;加强村庄绿化。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做到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重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格局,并鼓励农户选择多个品种,大力开展庭院绿化,发展庭院经济。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宾馆等层面的创建活动,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总之,要高举绿色循环发展大旗,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最新成果,为把汉中真正建设成生态文明绿色循环宜居城市而努力。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杨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