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26日
陕西省民政厅通报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安排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魏韬 慕瑜)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3月25日,陕西省民政厅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今年陕西省清明节祭扫工作的安排以及近年来陕西省殡葬工作情况。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扫工作
  陕西省民政厅强调,当前,全国、全省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各地民政部门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松劲,既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殡葬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又要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清明节祭扫需求。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明确是否开放、如何开放现场祭扫服务等具体举措,并向社会公布,避免简单化、一刀切。
  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地区,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防护防控措施。暂停现场祭扫服务的地区,要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等便民、智能服务。各殡葬服务机构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问题,保留电话预约、线下服务等传统模式,设立绿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及历史埋葬点,要压实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责任,安排专人负责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的相关工作。
  推进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
  陕西省民政厅发出倡议,各地要大力推广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管理机构要加强祭扫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创建祭扫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优质网络祭扫服务,有效满足祭扫群众需求。祭扫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无烟陵园”创建、“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禁止焚烧冥币、香烛和燃放烟花鞭炮等行为,抵制迷信行为和低俗祭祀用品。
  要将组织祭扫活动与传播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鼓励引导群众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重温家训等方式缅怀逝者、不断丰富清明节内涵。要引导群众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居)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强化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文明低碳祭扫,推动丧葬礼俗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文明进步。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殡葬服务机构免费代为祭扫,提供敬献鲜花等服务。
  今年陕西省将举办首届公益性海葬活动
  此外,通气会还介绍今年陕西省将举办首届公益性海葬活动。时间初步定于4月中旬与青岛市联合举办。参加本次海葬活动的逝者骨灰不受户籍限制,采取自愿报名方式。西安市户籍逝者骨灰海葬服务费由西安市民政局承担,并按照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给予5000元奖励;非西安市户籍逝者骨灰海葬服务费自行承担,并按照户籍所在地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按程序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奖补。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推进全省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有利于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有9个市(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安康、商洛、韩城)殡葬服务机构开放集中祭扫;宝鸡、杨凌区2地殡葬服务机构暂停集中祭扫活动;汉中市除略阳县外其他各县区开放祭扫。停止集中祭扫地区主要采取网上祭扫、代客祭扫方式满足群众祭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