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正播放烹饪大赛复赛场面,三名选手在进行“炉火纯青”项目角逐,这是展示厨师烹饪综合技能的专题竞赛。
鱼缸中游动着一条活东星斑,只见那位来自香港的大厨只手将其抄起,拍放砧板上,另一只手操起一柄银雪灿烂菜刀,疾速朝鱼身砍、割、剁、切。仅数分钟,活蹦乱跳的星斑被拆解成一具骨架和一堆肉块。随后是往油锅里倾炸鱼骨,将鱼肉分半滑炒、油炸。再取来一椭圆形瓷盘,将炸酥的鱼骨架置摆盘中,两侧分放炒、炸熟的鱼肉,并给炸鱼肉浇上一小碗特别调制的酸甜汁——于是,一款参赛名肴“两地相思”制成了!
评委品尝后,给这款菜判了一个几近完满的高分,并附赠一条简洁褒扬的评语:一鱼两吃,香酥宜人,酸甜可口。
我注意到了,评委们谈论这款菜时,只是顺口提及而没有特别点评菜名,可见已是司空见惯,博识少怪。其实,评判一款菜好坏是不应当忽略菜名的。而在荧屏上三名同场竞技选手当日烹制的诸款佳肴中,这道菜之所以唯独让我留下蚀骨入髓印象,恰恰在于菜名。
“两地相思”,原是一个体现企盼时暗蓄痛苦、怀念间交织惆怅的偏正词组,它能让人想起许多优美而难忘的情感经历,于心头生发浓郁深挚、缠绵悱恻的情愫。
但移作这款菜名后,则调侃里饱含残忍,俏皮中倍显冷峻——真的是黑色幽默极了。
与这个菜名让人产生同等不爽的还有一款荆楚佳肴的名字——“母子大会”,那是将鹌鹑宰杀洗净,先卤后炸复蒸,再与煮熟去壳、用高汤烩制的鹌鹑蛋并盘登席的美味。
“跑马鸡”,体现的是烹饪取料残忍。“生食猴脑”,体现的是进食过程残忍。“两地相思”和“母子大会”,体现的却是菜肴命名残忍——准确地说,是人类语言残忍。而人类语言则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或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