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天,我和做家教的宁宁来到市郊小同学罗陈晨家做客。陈晨是个非常文静的女孩,从她的名字可以猜到,她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一般来说,将夫妻双方的姓融在孩子的名字里,都寓意着夫妻恩爱。我们主要是冲着她描述的乡村鱼塘和砖厂而来。虽然早就知道我所居住的城市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砖厂,乘车经过时也看见过高高的烟囱和满场院的砖坯,却从未有机会了解。
来到她的村庄才知道,原来的自然村落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长长的村街和二三层小楼房,整齐划一,然而,却完全失却了乡村的自然风貌。三十年前我来过这个地方,那时要越过荒坡,走弯弯曲曲的田埂和水渠堤坝才能到达。进得村落,寻访朋友,须得反复打听。那种神秘和诗意,至今让我怀恋不已。
陈晨的家也是建在公路边的楼房。他的爸爸妈妈非常年轻,属于郎才女貌一类。男主人1.82米个头,很精干,也很俊气。女主人小巧玲珑,安静贤淑。这是个兴旺的家庭,也是开放的家庭。我们坐下,很自然就谈起了罗家营这个村子和村子里的人,一点隔膜也没有,仿佛我们一直就是他们的邻居或者这里的村民。
这年头,农民企业家是个时髦的名词。陈晨的爸爸当然是这个行列的一员。十二岁,当他还是个毛孩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带的黄土是金,那时候,常在砖窑玩耍,意识里满满都是黄土变成红砖的意象。长大了,就做起黄土变金的营生。开砖厂、承包鱼塘,一举成功,虽然也有低迷的时候,但总之机遇是大大地光顾了他。他给我们讲述了2008年至2010年砖厂发展的盛况,然后话锋一转,谈到目前的低迷。他说,每天起码亏损一千元。我说,那为什么不停产呢?他说,不能停产,员工都是乡亲,停产他们怎么办?这淡淡的一句话,传递出他的善良和情怀。我不禁对这个初识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才可能有大作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概莫能外。他还给我们讲了福建投资商在这里败走麦城时他如何帮助他们转危为安的故事——将那濒临倒闭的砖厂承包过来,用先进机制让它起死回生,用奖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其中不乏惊心动魄的曲折和艰辛,听得我们目瞪口呆。原来做企业有这么大的学问啊!同样的黄土,熟知它的人能够点土成金;而不了解它的人就可能一败涂地。他的总结很有意思:胆大少思,瞅准目标就干;遵守信义和道德规则,企业的前途就光明一片。
我们说话间,女主人端上了饭菜——红烧鲤鱼、油炸茄盒、酸菜洋芋粉皮、清炒苦瓜、凉拌春芽、凉拌莲藕,还有腊肉干和小牛肉,举箸品尝,道地的农家风味,大家赞不绝口。话题自然回到女主人身上。罗明康盛赞妻子贤惠。他说,支撑这个家不容易,她要为一家人吃饭穿衣操心,还要照管商店和鱼塘,忙里忙外,终年劳碌,一句怨言也没有。最重要的是,她信任我,我干什么她都支持。说着,深情的目光落在妻子脸上。
妻子不说话,但那落在丈夫身上的满目柔情将一切都表达了。
他们20岁相恋,走过22年岁月,仍葆有爱情,仍相互欣赏,仍相互爱慕,这才是朴素人生的珍贵之处。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那两个健康活泼的女儿。大女儿陈晨温厚安静,九岁的小女儿甜甜却是个活泼调皮的精灵。罗明康重视教育,他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却希望女儿上大学。宁宁便是他们聘请的家教。
在这个热闹的时代,我们每天所看到的色彩太过丰富。有这么一个下午,静静坐在农舍里,倾听这样真切的创业故事和爱情故事,有种小河流淌般的安宁。
我最感兴趣的是罗明康气质里的自信和乐观,用他的话说是畅快,不仅做成了事业,个人爱好也很广泛,其中,钓鱼是最爱。他说,通宵达旦守在鱼塘垂钓是常事。
我们便急切地要去看鱼塘。晨晨和甜甜踊跃为我们带路。虽然已是黄昏时分,但户外依然热气蒸腾。我们看见砖厂的女工们头戴草帽,帽下垫着毛巾,毛巾垂挂在脸颊两边,既能遮挡热气,也方便擦汗。她们和男工一样用铁砖钳一次夹起三块砖上架,动作麻利而迅捷,且不停不歇。这情景使我倏地想起白居易的《观刈麦》,不由在心里轻吟其诗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的自省自责也扣合着我此刻内心的自省自责。我停住脚步,拍下她们劳作的镜头。
鱼塘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是镶嵌在山凹里的一个天然水塘,一道山梁,隔离了公路上的车马喧嚣;周围的红花绿树,使这方静地更加安谧;蝉声与蛙鸣,陡增神秘;落日余晖映在水里,如梦似幻;睡莲翠绿的叶片和紫色的花朵轻轻泊在水面上,犹如美人发髻上的簪花,安静的钓鱼人则如仙人降临,使池塘如传说中的仙界。
池塘东南角有大丛的毛蜡。这是一种神奇的植物,生长茂盛,每根毛蜡举着一个褐色的蜡烛状果实。据说,它有神奇的止血功能和驱蚊功效。它们在风中摇曳,平添神秘的气息。我们在勇敢的小甜甜的带领下,穿越毛蜡丛,走过洼地和林间小路,不时有惊喜让我们眼前一亮:坡边一棵果实繁茂的枣树,或者树梢一个硕大的鸟窝——这就是乡村里丰富的自然景观,那是坐在空调房里永远无法体味到的内心喜悦——膜拜大自然的喜悦。
忽然,宁宁轻叫一声。我们一起扭头追着她手指的方向,赫然看见夕阳落山前的壮观——橙红色的光轮,将大地上的一切融在金色的光辉里,呈现着一种无与伦比的静穆和庄严。我们屏住呼吸,和万物一起融在落日的金辉里。
薄暮飘荡,微风轻拂,池塘边的一切影影绰绰。我们在一棵老榆树下席地而坐,静静承受落日余晖的抚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