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6日
陕西人民出版社《许宗鲁集》
——一部可供研究的信本和范本
书名:《许宗鲁集》 作者:【明】 许宗鲁 撰\ 贾三强 袁萍 夏明媚 点校 出版: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2021年6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精彩看点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以关中地区文人为主体的文学复古运动影响巨大。万斯同《明史稿·文苑传》曰:“关中自李梦阳、康海、王九思后,作者迭兴……一时号为极盛。”这批文人构成了明代前七子运动的主体。许宗鲁(1490—1560)便是这批文学家中的一位。其字伯诚,一字东侯,号少华山人。陕西西安府咸宁人。他经历丰富,少时随经商的家人在淮扬一带生活,后回乡参加科举。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擢监察御史,嘉靖初视湖广学政。后以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辽东。致仕归乡后,构草堂,积图书。他也是明代中期的著名官员、教育家和刻书家。其诗文集保存颇富,有《少华山人文集》十五卷、《少华山人前集》十三卷、《少华山人后集》九卷、《少华山人续集》十五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此次在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下,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许宗鲁集》点校本。作者贾三强教授用时十年,将许宗鲁集全部点校整理,对其生平事迹及交游著述进行考订,并为其编写年谱,此点校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是迄今为止许宗鲁研究取得的最为全面的成果。其中对许宗鲁诗文作品的收集整理,是开创性的工作且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许宗鲁有着过人的文学艺术才能,其诗文与书法广为世人称道。《明史》本传评价:“宗鲁能诗文,兼工行草。”明乔世宁《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公宗鲁墓志铭》云:“其诗足继唐音,文复精典,有汉魏风。而作字又精诣古法,诸行草大小楷书杂置法帖中,人莫能辨。公即老犹能作小楷字,当其得意时,一挥辄数十纸不倦,得公诗翰者,咸珍玩藏之,谓当代二绝云。”本次主要整理内容为许宗鲁传世诗文,所选用的底本为嘉靖二十六年刊《少华山人文集》十五卷、《少华山人前集》十三卷、《少华山人后集》九卷,嘉靖年刊《少华山人续集》十五卷。《文集》收录其文,《前集》《后集》为诗,《续集》收录前三集之后所撰诗文。虽其集亦有他本,但均出自这几种初刻本,并无太大校刊意义,故整理所用之二种版本为同刻而不同印次者,主要解决个别脱字或字迹漫漶问题。另据其他著作例如《明史》《黄陂县志》《国朝献微录》《蒙化府志》《帝京景物略》《明诗综》《池州府志》《湖广总志》等进行增补。
  本书的创新在于对许宗鲁的著述收集整理最为全面。以许宗鲁为研究对象的系统著述,作为附录的许宗鲁年谱,归纳分析各种相关文献资料,对其个人家世、生平、交游、著述以及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做了严格的考证和论述,同时纠正了一些文献的错误,例如,《西苑二首》仅存一,据清朱彝尊撰《明诗综》卷四十一《许宗鲁二十二首》录《西苑》诗一首,即此作,可见版本整理记录可能有错讹脱漏,以其他文本史料互证,无论对许宗鲁还是与其同时的一些著名政治人物和文学家的研究,都将有所裨益。
  我们细读点校本,不难发现,作者用功甚多。大凡与底本文字歧异而两通者,均保持原文,异文出校。非关校文确有价值者,作者亦随校文列出。另外,原文难解之处,作者也酌加按语说明。故而虽无笺注,差可当之,如“翡翠团”句,整理者校记为:“‘翡翠团’,《帝京景物略》所录作‘借石扶’”,既校出“翡翠团”“借石扶”异文,又笺释了解理常其人。这部《许宗鲁集》整理本,既是一部精审的《许宗鲁集》读本,又是一部可供研究采信的信本和范本。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整理过程中,作者凡遇可疑之处,非有一种以上版本为据,则不敢下定论,还有真假存疑的诗文附录于后,宁存疑以待贤者。
  《许宗鲁集》出版,将使学界和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许宗鲁的生平及文学上的成就,进而把握明代中期文学复古运动,从具体的层面了解明代中期的政治、文化、社会,提供丰富的史料史实。这是一个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重要学术意义的课题;进而对于深入了解陕西文化及我国的文化发展,丰富我们对中国文化史的认识,亦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许宗鲁生平
  许宗鲁(1490-1560),字伯诚。一字东侯。号少华山人、思玄子。陕西西安府咸宁人。时人誉为“长安三才”之一,其诗与书法被誉为“二绝”。他生于弘治三年(1490),正德十二年(1517)举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十四年(1519)授云南道御中。嘉靖元年(1522)北上巡按宣大,二年(1523)升佥事湖广提学。三年(1524)升副使,兵备霸州。六年(1527)升山东按察司副使,是年十月,复改湖广提学。八年(1529)升太仆少卿,十一年(1532)升大理少卿,是年四月,又升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提督紫荆等关。十二年(1533)致仕归关中。二十九年(1550)冬,复佥都御史,驻昌平。三十年(1551)十月,升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三十一年(1552)致仕归乡。此后他构草堂,积图书,置酒赋诗,精研书法。生平著述甚丰,有多种著作和刊刻文献传世。嘉靖三十八年(1559),因肺病去世,享年七十一。三十九年(1560),其子葬之于西安城南曲江。
  许宗鲁的出生,颇具神话色彩。其父太仆公许鋐,在淮扬一带行商时曾在茅山祠下祷告,望得一子,后母孙太恭人感异梦而妊,终在客邸生下许宗鲁。
  许宗鲁少时浮居于淮扬,后读书于陕西,又任官于宣大、湖广、霸州、北京等地,可谓经历丰富。他见识高远,为官正直有法,颇有声誉。《明史》本传评价道:“其才足集事,所至有建树。”其不畏强权,究治为首犯罪官员使骄悍将卒帖然;曾智斗太监,并弹劾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他忧心边备,巡抚辽束镇守边地时曾大筑城垣工事,并就边务多次上疏,献计献策,颇中肯綮;他关心民生,任官期间削减徭赋,平治水患;他长期担任提学,倡导风教,督学勤勉,大力发展当地文化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许宗鲁为人豪放有礼:对人温雅好客,礼遇低贱少年,推引有才后生,令人一见为亲。处世旷达乐观,勘破生死,曾于卒之前自为志铭,多有达语。
  同时,许宗鲁有着过人的文学艺术才能,其诗文与书法广为世人称道。《明史》本传评价:“宗鲁能诗文,兼工行草。”明乔世宁《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公宗鲁墓志铭》云:“其诗足继唐音,文复精典,有汉魏风。而作字又精诣古法,诸行草大小楷书杂置法帖中,人莫能辨。公即老犹能作小楷字,当其得意时,一挥辄数十纸不倦,得公诗翰者,咸珍玩藏之,谓当代二绝云。”
  此外,他还喜刻书,版刻风格独树一帜,对于校勘更是精益求精,所刻诸书均具有较高的版本及文献价值。
  关于许宗鲁生平文献,虽然甚多,但主要是明代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清代沈青崖编纂的《陕西通志》等,二者都对其生平大事做了较为详尽的记录,其内容概出于乔世宁《丘隅集》卷十五《许少华墓志铭》。

  诗文集类
  许宗鲁的诗文集,包括《少华山人文集》《少华山人前集》《少华山人后集》及《少华山人续集》。
  【少华山人文集十三卷、十五卷,前集十三卷,后集九卷,续集十五卷】:
  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十六册,框17.1厘米×12.4 厘米,序半页八行十五字。正文半页十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鱼尾下题“少华山人文集\前集\后集\续集第××”分别分书名、卷数及页码。版心上部题“古四”“五律”“绝七”“赋”“序”等表示该卷次内容,下有“意”“先”“元”“睪”“选”等字。
  全书有序七篇,皆题为《少华山人集序》。
  此本无目录,序后为正文,作者署名为“西京许宗鲁著”。每卷之首题“少华山人×集第×”。《文集》无别名,其余诸集均署别名,《前集》受“官游稿”。意谓仕宦期间所作。《后集》和《结集》显为“归田稿”。则为归乡后作。
  另外,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98年据明嘉靖刻本影印出版《少华山人前集十三卷后集九卷》,收于《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中,所收与国家图书馆所藏《少华山人文集十三卷/十五卷前集十三卷后集九卷续集十五卷》的《前集十三卷后集九卷》属同刻。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754-756册收录其作品,乃目前收录诗文作品最全者。
  《许少华集》中所录诗歌,皆存于许宗鲁相关诗文集,然文字多有不同,详见于本次整理本校记。
  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许宗鲁为官耿直有法。也可从中了解明中期政治、军事、文化、民事等方面信息,以及其人为诗为文清远明实的风格。
  此次整理,以嘉靖年间所刻诸诗文集为底本。虽传世本若干,然均属同刻异印,未见诸本间有剜改之处。故参校诸本,主要是互补漫漶之字。为保持底本原貌,对异文,不改底本,出校记;对底本缺文及涣漫不清处,据校本补全,出校记;对底本明显的字,据校本及理校予以改正,不出校记;对于文中的简体字不做改动,仅将不常见异体字改为通行的规范字,不出校记;底本、校本都脱落、涣漫不清处,出校记。参校其余各本情况,详见随文之校记。

  刻书类及碑刻、书法类
  1.刻书类(1)《国语》
  《国语解》二十一卷,吴韦昭撰。《古文音释》一卷,明王鎣撰。明嘉靖四年许宗鲁宜静书堂刻本,八册。国家图书馆藏两种,其书版式卷册数相同。具体版式是: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版心镌书名及卷次。版心下镌“宜静书堂”,均为八册,其字体亦同。但所刻书序和目录内容排序不同。然比对两书,版式字体全同,属同刻。
  (2)《吕氏春秋训解》
  《吕氏春秋训解》二十六卷六册,汉高诱撰,明嘉靖七年许宗鲁刻本。首许宗鲁嘉靖七年戊子九月九日《刻吕氏春秋序》。次高诱《吕氏春秋序》,后为“吕氏春秋总目”。其版式如下,白口左右双边。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无鱼尾,版心上线下刻“吕氏春秋第一 一”,即书名、卷次、页码。版心下刻“定”“汪”“先”“ ”“吴”“李”“礼”“壁”“仁”“定”“杨”“朱”“宋”“艾”“郑”“实”“堂”“尔”“淮”“凡”“央”等字样。
  (3)《六子书》
  《六子书》六十二卷,明许宗鲁编,明嘉靖六年许宗鲁芸窗书院刻本,十二册,国家图书馆藏缩微胶卷。首为许宗鲁嘉靖六年丁亥清明日《刻六子序》,曰:“……六子旧刻颇刓阙,愚视学之暇,乃与学正闽王生鎣校而刻梓,教谕蜀张生雅实参雠焉。题曰:子而黜,夫经称复故也。刻去注言,亦欲学者深思自得而矣。”次“六子书目录”,次门人闽中王鎣嘉靖六年丁亥春三月《刻六子后序》。
  其版式: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版心上线上题“芸窗书院刻”字样,下题“老子卷一”“列子卷一”等字样、版心下线题页码。
  (4)《尔雅注》
  《尔雅注》二卷、晋郭璞撰。明嘉靖四年许宗鲁宜静书堂刻本,二册。国家图书馆藏胶卷,其版式为:左右双边、白口,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版心上线刻“尔雅上”或“尔雅下”字样,版心下线刻页码和“宜静书堂”四字。
  2.碑刻类
    许宗鲁为奉国将军朱秉桔(1498-1551)所撰圹志铭

  3.书法类
  乔世宁所撰《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公宗鲁墓志铭》曰:“所著《少华集》《续集》与《陵下》《辽海》《归田》诸集数十卷。其诗足继唐音,文复精典,有汉魏风。而作字又精诣古法,诸行草大小楷书杂置法帖中,人莫能辨。公即老犹能作小楷字,当其得意时一挥辄数十纸不倦。得公诗翰者,咸珍玩藏之,谓当代二絶云。”
  通过文献记载中相关评价及欣赏现存许宗鲁书法作品,其书法挺秀简练,且其书法墨迹所存罕见,清代辑《佩文斋书画谱》就对其极加褒赏,将许宗鲁与文衡山、祝允明、沈周诸公并重,由此可见其诗文书法之妙。以下所摘书札部分作品,其书法风高异常,深得右军真谛。行草得于《圣教》甚多,点画细致处一丝不苟,稳健而秀挺,观之令人神清气爽,的确是翰苑妙品,颇有艺术价值。    上有“少华山人书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