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1日
盛 一 碗 人 间 烟 火
○ 乔 曼
  人们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题记

  落日的余晖洒在信笺上,纸张上微微闪着些许光亮。我执笔,以光为墨,端正地写下“豆花泡馍”四字。闭眼,四处是清香。
  不觉间,思乡的味蕾早已先我一步,到达小城的集市。依稀记得晨间的集市总是起得很早,即使是冷冬,小店也会在“团团雾气”中准时开张。市井集市大概是一座城市烟火气最为旺盛的地方,里面不仅藏着一个家庭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肉瓜果蔬菜,也藏着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希冀。
  味蕾穿过小街,飘过条条小巷,直奔向小铺——豆花泡馍店。不到六点钟,店前早已长队排起,人满为患。因而,这家小店还有“鬼豆花”之称,来晚的人只得扫兴而归。盛到泡馍的人,眼神向长队瞥一眼,嘴角上扬,眉眼微弯,似是在向排着长队的人炫耀,“威风”过后,便觅得一处“宝地”,“嘶溜嘶溜”大口吃起来;而排着队的人,亦是“千姿百态”,队尾的人耐不住时间之久,
  有的便大声吆喝
  起来,快排到的人则是满心欢喜,瞬间精神饱满。而这一切,对于忙碌的店家,却是不得而知的。夫妻二人,夫收钱,妻煮馍,从不言语,却默契十足。店家与客人之间,也是甚少有交流,却在一碗豆花泡馍中,诉说了万千。
  店主的手法极为娴熟。捞起煮馍,舀入豆浆,再来几块儿醇香的豆花,淋一勺辣椒油,点缀上榨菜、黄豆,不过一会儿工夫,一碗清香便入你手中。单从视觉上,这碗泡馍便足以让你大饱眼福。其间种种配料,称得上五彩斑斓,像极了小城百味的人间烟火。小城里的人们总是钟爱着彩色,从跨越历史文化的凤翔泥塑,马勺脸谱,到栩栩如生的西府皮影,再到雕刻的木版年画,抑或是这碗热气腾腾的豆花泡馍,色彩都赋予了它们生命和灵魂。偏爱色彩,当然活得斑斓,过得热烈。在这片土地上,小城的人们带着对生活的希冀,用心之笔,将小城绘得绚烂,绘得浓烈!
  之所以斑斓而不花哨,也不可忘却其间配料的功劳。鲜红的辣椒油在乳白的汤底中明亮却不张扬,片片泡馍棱角分明,以它特有的韧性饱吸着汤汁,黄豆在豆浆中娇小可爱,紫色的榨菜点缀其间,为一碗泡馍添足了韵味,而“重头戏”豆花则隐匿其间,用它细腻的纯白诱着人们的味蕾。如此和谐,方有了佳肴的诞生。这又何尝不是小城性格的写照呢?浓烈而不失分寸,普通却充满能量,渺小但仍旧向上,有个性却和谐包容。恐怕这就是小城最抚人心、最动人之处了吧!
  腾腾热气弥漫在空中,让人闻罢,便觉满足;轻轻地吸溜一口,有如凝脂的豆花入口即化,顿时暖暖的甜香味侵入了全身,将冬日里的寒气驱逐。当唇齿碰撞,稍稍用力咬在酥软的泡馍上时,馍中吸足的豆浆一股脑儿滋进口腔,烫得人直跳脚。奈何忍不住香味的诱惑,一口便吞进胃中。习惯了高温的牙齿接触到微冷的空气时,隐隐发颤,深吸一口气,再一次置嘴腔的感受于不顾。烫就烫去吧!当泡馍尽数落入口腔,饱和的温暖柔情让人飘飘欲仙,满足感席卷而来。来不及细细品嚼就顺着喉翻滚而下,滑了进去。罢了罢了。嘟囔间,筷子又伸进了碗里……
  故乡的小城,虽美食不多,但口口醇香;虽人人普通,却向上生长。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百味人间,不过万千你我。小城的豆花泡馍,落在笔下成了风格,吃进胃里成了乡愁,刻在心上,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心结。那时我还不明白,像我这般贪恋小城美食的孩子,大抵是舍不得走远的。
  不觉间,窗外早已闪起几颗星子,远处万家灯火,彻夜通明,我望着窗外,嘴角上扬——
  幸好,幸好,我那魂牵梦绕的小城,就在离我不过百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