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先生所著的《记忆老西安》第三卷隆重岀版,这无疑是他为老西安人送来的又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在西安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勾起了一些人对它前世景象、往事旧闻的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40后、50后、60后侪辈,更是乐此不疲沉浸其中。或是通过书籍电视,或是同学朋友聚会聊天,寻踪觅迹,翻捡陈年旧事,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春风夏梦,追忆回不去的多彩从前,逐渐成为了这一群体业余生活的另一主题。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头沉思,于闲谈中寓深远,见闻中自得乐,不啻为一份难得的享受,也不失为打发时光、愉悦生活的最佳选择。
“石怀千古意,竹动四时风”。我以为,朱文杰先生大作《记忆老西安》正逢其时,使人若饮醇醪,恰是广众陶醉当下这长安好风景的有力推手。
我与朱先生因书结缘,早知他平日里千辛万苦收集第一手资料,致力寻觅原始档案,访晤当事耆宿或知情人,包括名流后裔,尽心尽力挖掘沉睡宝藏,为提供更多鲜为人知或被人忽略遗忘的昨尘史事,付出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辛苦,平日阅读记忆老西安系列即为明证矣。清人袁守定在《占毕丛谈》一书中有云:“文章之道,遭际兴会,摅发性灵,生于临文之顷者也。然须平日餐经馈史,霍然有怀,对景感物,旷然有会,尝有欲吐之言,难遏之意,然后拈题泚笔,忽忽相遭,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此语阐明读书、阅历与写作灵感盖长期积累,方偶然得之也。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非如此焉生共鸣,文章千古?人声静寂,一灯荧荧,据案披卷,每书几皆若能倾其收藏之故事,我由衷钦佩先生刻苦努力之精神。
朱文杰先生秉持“直心是道”,介于日渐消失的城市旧影和趣闻,竭力追逐着值得回味需要留下记忆的过往,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在《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第二卷上下册相继与读者见面后,又投入了第三卷上下册的创作,向着五卷十册的目标砥砺前行,真可谓是笔砚永朝朝,挥写复岁岁。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巨著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实可喜可贺!论年齿朱先生是长者,他笔下的大街小巷我也曾徜徉其间,留下些许模糊印象,故每展读佳作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倍感亲切,生出许多遐想。然,读同类文字却鲜有此感,方知其情淳厚,其才难及哉!欲步其后尘看来绝非易事矣。
此时此刻,想起已故著名作家徐剑铭先生书赠我的宋人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今囿于水平,困于心力,藉抛砖引玉,竭尽绵薄唤起更多热爱老西安群体和个人,关心爱护我们古城的历史遗存,加倍珍惜昨尘抑或今土,同时冀文史大家朱先生秉烛再磨剑,写出更多更好的老西安美文,为广大读者提供惬意心田的营养灵丹。
好为小文以自遣,乐夫天命后奚疑。以上文字仅限情结点,真自我,抒自己之感!谨陈浅见,未敢自是,恭候先生方家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