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9日
荆棘鸟巢
○ 赵玉宁


  你一定知道此鸟巢非彼鸟巢。
  你一定知道此荆棘鸟非彼《荆棘鸟》。
  这鸟巢是我们去洛河采风而获得的一只弃巢,是细心的杨同轩老师发现并送给我的。我看它小巧可爱,带了许多想法,一路轻手细心拿回家的。
  杨老师介绍这弃巢,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就是我二十多年前看的名著《荆棘鸟》中那个同名鸟的鸟巢。那名著的内容已经忘了,但开篇对荆棘鸟的介绍,至今印象深刻: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它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
  这只荆棘鸟要寻找一株最尖最长的刺,将它的爱唱尽。为着它的信仰和追求,弃了它的巢,结束了它的生命。
  只是我没想到,这个弃巢就是荆棘鸟的巢。《荆棘鸟》中的故事是一个传说,我不知是否有荆棘鸟的存在,但在我的这个小县城,在这河畔,竟有这样的鸟与巢,我情愿相信这是真的,并觉着能得到这鸟巢实在是太幸运了。
  鸟,我没见到,巢却真真实实地在我眼前。
  原计划用这鸟巢装些土,种些肉肉。可儿子也对这鸟巢好奇异常,“勤快”地将鸟巢打扫净了,还高兴地跑来给正在做饭的我说:“妈妈,妈妈,鸟巢干净了,里面这层要不要再剥掉。”我一看,这小家伙,都快把鸟巢拆了。我赶快告诉他,不能剥了,再剥就没有鸟巢了。
  吃完饭,我让儿子把鸟巢拿来仔细看。这一看啊,发现这鸟太厉害了,技术高而且心细。儿子剥掉的是里面一两层蓬松的软草,软草下是特别细的草丝,一丝一丝围起来,一丝一丝垒起来。这种发丝般的细草应该是在外层较粗的草的巩固下才能支撑起来巢形。最外层的草也不粗,但有点韧性,像奶奶编篮子一样地被有条理地编在一起。里外的纹路,上下的结构安排,都是精心设计好的。尤其是因一边靠树干,所以靠树这侧竟然是凹进来的。一边凸一边凹的不规则形,颠覆了我对鸟巢应是圆形的认识。
  这样,筑起来是不是更艰难,丢起来是不是更伤心?
  我给鸟巢放好土,种了一株肉肉,又端详起这鸟巢来。
  只是,这鸟巢是鸟自己喜新厌旧丢弃的呢,还是因我们的到来受惊而不得不抛弃的呢,还是在千辛万苦中找到了让它释放生命的荆棘了呢?也说不定等我们离开后,它回来寻它的巢,巢却已不在了!
  我多么希望那荆棘鸟是因为找到了自己要用最美歌声来绽放生命的树,才给了我这样一个获得和亲近它的爱巢的机会。它把荆棘扎进胸膛时,高声歌唱,直到生命耗尽才弃了它的巢。
  只是,我内心里为何这么难受。
  将鸟巢放在茶几上,我希望鸟巢中的肉肉能扎根生长,这新的生命或许也是荆棘鸟生命的延续。
  现在,听说有好些人将破房子改造成颇具特色的或居住或赚钱的新屋,就想起自己也曾有过那样的想法。也就是个大茶室的屋子,无聊时,仰头观天,低头看草,行有小路,坐有木凳,喝有清茶,吃有野菜。
  当然,聊天是可以的,改造旧窑这样的想法,我是不会付诸行动的,因为我既没有这样的旧窑,也没有这个财力、精力去做。我还怕旧窑的主人突然回来找它,正如那弃巢,所以,我在想,那个荆棘鸟,或许在我们走后,又飞回来寻找它的巢,但巢已被我搬迁或改造。不知道它会不会伤心?不知道它会不会再费尽千辛万苦重新筑新巢,抑或是它已找到那最尖最长的荆棘,用最美的生命绚烂了天空,留下了这孤独的巢,等待有缘的人?
  人总在想往前进,却又不停回头看。
  或许,那荆棘鸟,也是一步三回头地弃了它的巢。而我就是它等待的那个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