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5日
速写西安抗疫 记录感人瞬间 ——《抗疫组画》札记
○ 贺荣敏
  2021年岁末,古城西安,突如其来的疫情迅速蔓延且形势严峻。古城人民,众志成城,各行各业,迅速行动,投入到“保卫西安”,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之中。我和大家一样,响应号召,积极配合,封闭禁足,居家隔离。在此期间收获了五十余幅速写作品,暂定名为《抗疫组画》。
  《抗疫组画》是我近来一项持续完成的作品。它缘起抗疫,反映抗疫,记录了抗疫期间我身边所发生的感人场景。由于具有主题性和针对性,关注疫情,关注当下,搜寻疫情方面信息和素材成为我每天必做的功课。于是电视、网络以及每天下楼接受核酸检测之际所获得的信息便成为素材与资料的主要来源。
  通过电视,我看到了全国人民对西安的牵挂与援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网络,我看到了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不知疲倦的身影,见“疫”勇为,大爱无疆;通过微信,我感受到了志愿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通过接受核酸检测排队真切体验,我感受到了所在单位西安美院,男女老少齐动员、齐心协力抗疫情的团队精神……这一切让我感动,更成为完成组画的真正动力。
  《抗疫组画》以速写的形式完成,借助线条的曲直、疏密、快慢、虚实记录了一幕幕疫情期间的感人瞬间和动人场景。同时,我借助网络平台,每天发布较为满意的作品三到四幅,已持续半月有余,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喜爱。我以为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在疫情期间,拿起画笔,传递正能量是一份责任和义务,无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能充分展示古城人民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坚韧不拔的意志决心就是最佳的形式。
  《抗疫组画》从表现形式而言,可谓之速写,从作品完成过程而言却超出了一般意义的速写,其中诸多作品需要将所获得的信息以及资料进行二次加工与重构,更有部分作品吸收诸多创作的元素进行提炼与整合,使其成为符合现实生活又符合主观审美的绘画作品。因此说,这批速写运用艺术的手法客观地记录了抗疫的真实,同时更强调主观的真实以展示我个人内心深处的感动。
  自2021年12月22日学校封控后,教职员工几乎每天都要接受核酸检测,由最初排队多有保安人员以及志愿者的不断提醒——保持安全距离,到如今自觉保持安全距离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动作。这一进步,不仅仅体现出防疫规则的落实,更体现了全民个人防范意识的形成以及对公共卫生的自觉遵守。12月25日所画的一组速写“保持安全距离”便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景。
  刚刚封控,人们还可以在校园内流动,个别老人与往常一样未戴口罩坐在湖边晒太阳,不时有保安上前提醒,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防护。尽管劝诫场面有些尴尬,但忠言逆耳自古如此。保安的认真态度,老人的及时纠正,成为疫情期间最为温馨的情景。12月26日的速写便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场景,劝诫顺口溜便成为此幅作品的题目——“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自校园封控后,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核酸检测,寒风中人们自觉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耐心地等待。检测现场井然有序,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默默地为大家提供着优质的服务。每次排队,每次检测,尽管程序相同,但看到的感人瞬间多有不同。因此,此类场景是我记录最多的部分。如:12月25日所画的一组“第四轮核酸检测”;27日画的一组反映为小朋友取样的精彩瞬间“通力合作,默契配合”“小朋友,张大嘴,做核酸,保平安”;2022年1月8日所画的一组“风雨无阻”“老人优先”“推着老人做核酸”等。
  随着疫情的升级,校内管控更加严格。与此同时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应运而生,志愿者身着防护服、佩戴红袖章出现在抗疫第一线;宣传员手拿小喇叭发布通知,温馨提示;行动不便的老人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帮助和照顾;校内增设了临时蔬菜副食店;多地外援蔬菜送抵校园;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登门检测,志愿者上门送菜……这一切更加丰富了抗疫组画的内容。于是便出现以下新的题材:2021年12月29日速写“美院新设蔬菜店”;2022年1月5日所画“疫情防控,安全分装”,1月6日所画的“挑灯分装,不言休息”,1月5日所画的“叫号领菜”“分装点数”“特殊的供应链”;1月10日所画的“登门采样”“登门检测”“服务到家”等等。
  《抗疫组画》因受禁足的影响,视野受限,大多描写的是身边所见和所闻,可谓是西安人民抗疫中沧海之一粟,整体中的局部。尽管如此,“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通过这些画面记录的感人瞬间,足以看到西安民众抗击疫情的坚强决心,以及中华民族临危不惧、顽强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