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1月7日在京宣布,历时8年,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正式结项。这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图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取得重大成果。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介绍,“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书。虽为清宫珍视专藏,但从建立直至20世纪50年代,几经坎坷,磨难频生。期间火、盗、兵、蠹,致使藏书大量损佚,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见影踪,存世的600余部主要存藏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目前,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279部,其中宋、元刻本占比较大,并且保存着《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最为珍贵的大部分古籍。这些古籍不仅刊刻年代久远,有的还是存世孤本,弥足珍贵。
经过8年多的努力,项目涉及的破损古籍全部修复完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21年12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组织召开专家验收会,专家对修复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后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举办“天禄琳琅”修复展,出版相关修复成果,推广修复经验和科研成果。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