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3日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38)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38)


  中国篇·圣人每临大水,必有三声喟叹(中)
  他将这辽阔的西域地面,这些水域一一勘过,然后将它们划分为十一个水系。博斯腾湖的来水地是开都河,去水地是孔雀河。塔里木河有六个源头,这六个源头分别是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阿克苏河、和田河、渭干河和开都河,六源之外另有六十多条细碎支流。塔里木河汇入罗布泊以后,在地下潜行一千五百华里,从积石山一个叫星宿海的地方重出,成为黄河源。巴尔喀什湖的来水地是伊犁河,伊犁河发源于天山,有两源。贝加尔湖的来水地是色楞格河。古称热海、今称伊塞克湖的来水地是楚河。咸海的来水地是阿姆河(乌浒水)和锡尔河(药杀水)。
  斋桑淖尔(斋桑泊)的来水地是额尔齐斯河,而斯河行进到俄罗斯境后,与鄂毕河汇合,然后穿越西伯利亚,注入北海(北冰洋)。徐松先生在伊犁将军府供职的时间是八年,用八年时间,完成这样浩大的勘测工程,其劳动量是巨大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十一条大的水系,从它的源头的涓涓细流开始踏勘,到后来河流上可以行船时,于是乘船顺流而下。直到抵达水流聚而成洼的湖泊淖尔处,那该有多大的劳动量呀!而西域地面,地域又是如此的辽阔,山峰又是如此的陡峭,那陆上行走,更是一步一难、一步一险呀!但是我们的徐松,就这样奇迹般地将它完成了,从而给我们的文化不动产中,增加了一本散发着西域地面奇花异草香味、波声涛响风格的书。
  尤其是书中描绘的那大部分的湖泊,今天已经不在中国版图上了。例如,咸海归属乌兹别克斯坦,伊塞克湖(热海)归属吉尔吉斯斯坦,巴尔喀什湖归属哈萨克斯坦。没有签证,中国人是到不了这些湖泊边的,而我们的“才不为世用,乃著经世书”的徐松先生,圣人每临大水,必有三声喟叹的徐松先生,则是以湖的主人,大清帝国朝廷命官的角色,泛舟湖上的。
  匈奴人当年唱着凄凉的古歌:“失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妇无颜色。”逐着远山衔日,一路西迁。祁连山的位置在哪里?我们知道,那是一座绵延一千多公里的大型山脉;那么焉支山在哪里呢?专家们有个说法,焉支山是祁连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而甘肃祁连山下的住户,也这样说。过去对这个说法,我一直有些疑议,既然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部分,那古歌将它两分交称是不合适的。结果,你看,徐松先生在《西域水道记》中说了,匈奴古歌中所说的焉支山,是指塔里木盆地中,库尔勒旁边那个有名的焉耆山。他说那里有高大的山岭,有铁门关,有湖泊和洼地。焉耆山是天山的一条支脉,由于天山山脉太漫长了,所以习惯做法,记录者往往用当地地名标出它确切的位置。记得笔者此行在库尔勒小驻的时候,曾经在焉耆绿洲的葡萄架下,吃过烤肉和抓饭,接受过蓝色哈达的祝福。对于纠缠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或三千多年)之久的黄河重源说,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说: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其地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西偏众山水,共六大支,绵地五千里,流经四千五百,其余沙碛限隔,潜伏不见者无算。以山势揆之,回环迂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赢不缩。
  又说:淖尔水伏流东南千五百余里,涌出于巴颜喀拉山之麓,其地曰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阿勒坦”为黄金,“噶达素”为北极星,“齐老”为石)。极三十五度五分,西二十度三十五分。崖土黄赤,飞流喷薄,色成黄金,是为阿勒泰郭勒。乾隆四十七年(1782),侍弥阿尔达穷河源,奏言:“额敦塔拉数处溪流,其出从北面,及中间流出者,水皆绿色,从西南流出者,水作黄色。臣沿溪行四十余里,水伏入土,随其痕迹,又行二十余里,复见黄流涌出。又行三十里,至嘎达素齐老地方,乃通藏大道也。西面一山,山根有二泉流出,其色黄,询之蒙、番等,其水名阿勒坦郭勒,此盖河源也。”
  徐松写到这里,颇是有些自负地说,河出昆仑之虚,是初源,潜流地下,南出大积石,是重源。黄河重源说这个地理学悬念,经我实地勘察,经我博征旁引,至此,该算是说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