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篇·塔里木河
“塔里木”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穿过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等县(市)的南部,最后流入台特马湖。塔里木河主干最早曾注入罗布泊,是南疆地区的母亲河,天山以南的绿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
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全长2179千米(还有2327千米、1321千米之说,若以最长支流和田河为源,全长2376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滋养库尔勒的孔雀河也叫饮马河,传说东汉班超曾饮马于此。孔雀河最终汇入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开都河-孔雀河是塔里木河的源头之一。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塔里木河一共有六个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叶尔羌河。叶尔羌,维吾尔语意思是“土地宽广的地方”。叶尔羌河发源于克什米尔北部喀喇昆仑山脉的喀喇昆仑山口,上游在深切的峡谷奔流,汹涌的山区急流出了昆仑峡谷后向北流,形成许多分支,散布在冲积扇上,灌溉着叶尔羌绿洲。叶尔羌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之一,有莎车城。法显当年西行,就是沿叶尔羌河逆流而上,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古印度。叶尔羌河在法显的时代,甚至更早张骞的年代,它有个别称叫葱岭南河。
第二个源头叫喀什噶尔河。喀什噶尔河是很大的一条河流,它从帕米尔高原一路下来,就在喀什城外散散漫漫地流着,然后喀什周边的四五个县,就像棋子一样,均匀地摆布着,这些都是当年著名的兵城。著名的疏勒都督府就设在这里。因为它面对着帕米尔高原,而天山山脉又从这里发脉向东北,它就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这里有很多历史遗迹,比如班超的盘橐城,我们此行中曾到那里去寻访。盘橐城,又叫作“艾斯克萨”城,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宫城,公元73年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班超立足疏勒,荡平匈奴势力,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伟大业。第三个源头就是阿克苏河。从天山南脉发源两条河流,它们在天山脚下的阿克苏交汇并穿城而过,叫阿克苏河,意思是:白色之水。澄汪汪的水流从阿克苏城穿城而过,然后流入塔里木盆地,成为塔里木河的源头之一。第四个源头就是和田河。当年又叫于阗河。按照清人徐松留给我们的记载,他看见的其实是三条河流绕着城郭,一条河流里捞出来的和田玉是白色的,另一条河里捞出来的是蓝色的,还有一条河流捞出来的是黑色的,所以三条河流分别叫白玉河、绿玉河和乌玉河。这三条河流在下游交汇,形成塔里木河的第四个源头。
第五个源头就是天山东麓流下来的各种水流,它们汇合形成渭干河。
第六个源头就是我们说的开都河-孔雀河。当然,除了这六条大的支流外,塔里木河还有六十多条小的支流。
最终流到塔里木盆地的东缘,形成罗布泊。罗布泊是“汇水之区”的意思。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年代,法显和尚西行取经的年代,它的名字叫蒲昌海。那时候它的水面应当大得多,鱼跃鸥飞,罗布人驾着独木舟穿过芦苇丛,泛舟湖上。罗布泊是“罗布淖尔”的缩写,“淖尔”是蒙古人对湖泊的称呼。
按照张骞的说法,按照法显的说法,按照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说法,按照清朝发配到伊犁将军府的官员徐松先生在《西域水道记》中的说法,罗布泊的水流在这里汇聚成海以后,并没有停止它的奔流,而是从山底潜流而出,出积石山,重新涌出地面,从而成为黄河的源头。
这个黄河重源说的历史公案,学界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还没有定论。也许在以后的章节中,在说中亚大地理的形成过程,说中亚地面的湖泊和河流的时候,笔者会再涉及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