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绘 近日,一名微信备注名为“陈美英百度(诗歌圈)官网编辑”的群友在一个名为“《新诗研究》选稿”群里接连发送信息称,“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开通推荐办理,名额有限,需要办理的画家、书法家、作家、诗人抓紧了。”这家协会在民政部门的官网上查不到相关信息。(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据悉,办理“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证,只需要“照片、简介、身份证”,一次性缴清580元会费就可以了。办理人称,没有一定的文学成果也不要紧,可以包装。
按理说,不管加入什么协会,都应该达到一定的门槛,也即具有与协会性质相关的成果,但现在依靠“包装”就能成为会员,不仅涉嫌弄虚作假,也从侧面说明,所谓的“协会”并不正规,其中隐含着某些“猫腻”。
本来没有什么成果,却花钱进入协会,目的何在?显然,成为会员,一方面可以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结识“艺术名人”,为自己跻身“艺术名人”做准备;另一方面,手里有一张协会会员的名片,不管真假,都能吸引眼球,以此作为提升自己形象、塑造“人设”的道具。
正是弥漫于艺术界的这种浮躁气息,为花钱入协会、花钱买奖杯、花钱定制高档名片、花钱作品入文集、花钱包装作品等怪象提供了舞台与土壤。从报道来看,办理“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证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都有艺术成果吗?不靠成果而靠虚名来提升自身形象的做法,只会污染社会风气,此风当刹。
作者:曲征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