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9日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32)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32)


  中国篇·都护西域·安西四镇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
  安西四镇是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东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在交河城设立的。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起,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止,共存在约170年。管辖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半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等地。

  在汉代,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发生内乱,匈奴在西域设置的僮仆都尉日逐王投降大汉王朝,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更为削弱。汉宣帝就在神爵三年(前59)任命汉王朝派驻在西域的骑都尉郑吉为西域都护,统领西域诸国。郑吉在乌垒(新疆轮台县境内)建立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的开始。“都护”就是“总监护”的意思,“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从郑吉到王莽新朝约七十余年间,前后有十八人任西域都护,其中史书明确记载的除郑吉外,还有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李崇。
  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西域十八国请求重新设置都护,光武帝刘秀认为中国境内还没有完全和靖,没有工夫管他们,回绝了他们。汉明帝年间,曾经任命陈睦当都护,但是第二年,陈睦就被反叛的焉耆、龟兹攻杀,都护西域又停止了。直到汉和帝永元三年(91),大名鼎鼎、震古烁今的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于是就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西南大望库木旧城遗址)。班超老归洛阳以后,任尚和段禧先后继任。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割据,到唐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大唐攻灭高昌国,九月在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建立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西移到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
  同时在安西都护府下先后设置四个军镇。第一个设在龟兹(今库车),在天山南麓。第二个设在焉耆,就在今新疆焉耆西南。第三个是于阗,就设在现在的和田。第四个是疏勒,就在今天的新疆喀什。这四个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简称“安西四镇”。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这个碎叶城,学界有一个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唐朝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这里。
  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佛国,安西四镇的龟兹和于阗就是最主要的佛国,像领导者一样的佛国。龟兹我们知道,在它的历史上出现过伟大的译经家鸠摩罗什,所以它有辉煌的佛教传统,并且繁衍繁盛不衰,他们所信奉承传的大乘佛教也是最权威的。并且,佛教之所以能大行于中国,与大乘佛教在西域地面的传播确立和学说日臻完善,有很大关系,从此,佛教信仰从一个少数贵族阶层的精神信奉变成一个普罗大众皆可信奉的宗教,佛教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到了近代中国,一百年前的清末民初,出生于陕西合阳的印光和尚,又继承发展了佛教的这种普世意义,进一步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概念,就是把佛教更加地大众化、世俗化,使人间烟火中充满香火味。印光这一法脉一直传衍不衰,从弘一法师到丰子恺,丰子恺就是以佛理融入世俗生活。包括现在的星云法师、净空法师,他们实际上继承传播的都是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充满了人间烟火味的佛教,对世界各种现象作出佛教解释的佛教,与中国人的传统理念高度融合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