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公布。《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意见》主要包括6方面19条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六有”。包括,有导向、有标准、有重点、有路径、有资金、有任务。
《意见》支持建设的体育公园,具有鲜明的导向,可以归纳为“三个是”“三个不是”:一是支持建设把绿色作为鲜明底色的体育公园,不是钢筋水泥堆砌的体育公园;二是支持建设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开敞式的体育公园,不是体育场馆聚合在一起的封闭式的体育公园;三是支持建设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不是健身设施过度侵占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
《意见》要求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5%。另一方面是按照人口配置资源的标准,《意见》按照常住人口30万、30万—50万、50万三档,对体育公园的建设面积、功能配置等指标予以明确。
优先在人口流入多、健身需求大、城镇化进程快的区域优先布局,把建设体育公园作为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举措,推进城镇留白增绿,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使老百姓享有更多惬意的休闲空间。
《意见》明确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的任务目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方面是新建,主要是在新建城区、郊区新城,接合城市留白增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符合《意见》要求的体育公园。另一方面改扩建,对于老城区来说,主要是在现有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中,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有机融入体育元素,合理嵌入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实现“旧瓶装新酒”。
《意见》重点强调了三种资金渠道:一是中央预算内投资,二是体育彩票公益金,三是开发性金融。为确保1000个体育公园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确定了各地建设体育公园的指导目标,作为《意见》附件同步印发。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意见》,对各地体育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欧晓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