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3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2035年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到2035年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文化艺术报讯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意见》要求,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好“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
  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
  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
  健全多元办学格局。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严禁向学生违规收取实习实训费用。同时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意见》还提出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
  《意见》同时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业学校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强化制度保障。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修订有关地方性法规;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正面宣传,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探索从优秀产业工人和农业农村人才中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加大技术技能人才薪酬激励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