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5日
上合之约·第三届中国画博士学术年展
上合之约·第三届中国画博士学术年展
  古人谈到“三”,总是想到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是,“三”往往指向多的意义所在。“三”,在上古时期又等同于“叁”,“叁”又相当于“参”。“参天地、赞化育”,就是人在天地之间,仰观天象,俯察万类,参于天地而能化,收放有情而为灵,人似乎是宇宙间自认为最“灵”的生物。然而,人与丘壑相比,人与“万物”相比,人力远不及天地宇宙,人之渺小理应自知。作为人的一个品类之艺术家,亦应将自己缩小一点,谦卑一点,而不是放大自己的心。当谦卑浓缩之后,其力量将如原子核般,产生极强的爆发力,甚至至大而无碍。于是,艺术家将因浓缩放大的心力去“参”万事万类,“参”天地丘壑,新的力量将爆发式地产生不可估量的效应。
  在这个世界都在“浓缩”的时期,我们乘着中华民族发展文化的大势,举办上合之约——第三届博士年展。这是否预示着,此系列学术展将长期进行下去,由三而“参”,带动艺术创作进入品察万类之大事业。这种艺术力量是否可以旁及众类、长涉友情,还要看是否符合高级的学术审美和具备向善的艺术能量。在如此发心的作用下,参展的十位艺术家在青岛宝龙美术博物馆以刘建栋馆长为核心的艺术策展团队的支持下,展现了每人对山川物象、人物品第的仁智之见,和对生命本源的体悟。艺术所记录的并非一时一地之境界,而是生命与自然和谐而产生的共鸣,和在这个共鸣中所迸发出来的笔墨力量,是之谓中国画艺术的能量。笔墨力量中之第一位,是笔墨书写彰显的人文精神,以及心在当下而谱写的生命乐章。一味挥洒叫嚣“笔墨”而出现的所谓“大写意”的浮华和一味谈玄空论“哲理”而诞下的所谓某某“水墨”运动,皆浮光掠影而昙花一现,不会留下任何沉淀与记忆。往往是带有文化意味的深思和带有艺术含量的考量,最终成就的“韬光”之笔或案头清供式的“遐思”之墨,方可契入人类之记忆。
  自此而论,文化之事业须每一位贡献相异的能量和共同的发心,即发心于民族的文明长久流变和“成教化,助人伦”的引导善举、善心。我们拿出自己之作品与诸君交流,宝龙美术馆拿出百分百之热情策划了此一展览,皆期望与诸君交流的同时大家不吝赐教。
  与此同时,我们策划了以“中国画书写性与现代意识”为主题之学术研讨会,将中国画的精髓所在——书写性,与中国画当代语境中对于现代意识的诸多问题渐次厘清,并求在碰撞中产生同异之观点,如此等等,期待诸君之高见为盼。
  聂松(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博士年展学术策划)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第三届中国画博士学术年展暨 “中国画书写性与现代意识”学术论坛
  主办单位: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胶州市委宣传部青岛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协办单位: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胶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宝龙文化集团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
  承办单位:青岛宝龙美术博物馆
   学术策划:聂松
   参展艺术家:高辉、李洪贞、李立、刘彦明、聂松、牛文娟、石以品、苏国强、王瑞真、云门张凝(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展览时间:2021/9/26—11/30开幕式、论坛时间:2021/9/269:30-11:30展览地点:青岛宝龙美术博物馆(山东省胶州市少海北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