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齐敏)9月22日新华社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原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旨在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
《纲要》提出,要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完善以强化保护为导向的专利商标审查政策;健全著作权登记制度、网络保护和交易规则;加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转化利用。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
《纲要》要求,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发展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健全版权交易和服务平台,加强作品资产评估、登记认证、质押融资等服务。
《纲要》提出,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覆盖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建立数据标准、资源整合、利用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实现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统筹推进分级分类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高水平的专门化服务机构。
《纲要》同时提出,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要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培养公民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侵权假冒行为。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平台,拓展社交媒体、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宣传,形成覆盖国内外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知识产权宣传品牌。大力发展国家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深化理论和政策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推进论证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学位。依托相关高校布局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相关高校二级知识产权学院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公职律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持续提升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意识。
《纲要》明确,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