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5日
继承传统 守正创新 ——谈阿宫腔现代戏《红梢林》音乐创作
继承传统 守正创新 ——谈阿宫腔现代戏《红梢林》音乐创作
  由富平县阿宫腔剧团创作排演的阿宫腔现代戏《红梢林》参赛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作为该剧作曲,我荣获了“文华作曲奖”,欣慰之余,更深感继承传统、守正创新在当下戏曲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
  全国348个戏曲剧种,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味道,这个“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声腔和音乐决定的,也正是各个剧种声腔音乐旋律的鲜明个性,显示出戏曲美在同一性下丰富多彩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曲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发挥剧种声腔旋律的个性,保持剧种的“味”。因此,继承传统,突出剧种个性,创作原汁原味的阿宫腔,便成为我在《红梢林》音乐创作中的首要原则。
  调入省戏曲研究院之前,我曾在富平县阿宫腔剧团工作数年,师从“阿宫腔音乐的活化石”惠存孝先生,对剧种的音乐特色、曲式板式非常熟悉。阿宫腔被誉为“天下第一腔”,是秦腔与关中平原人们的方言土语、生活习惯、欣赏趣味相结合,突出自我音乐色彩而逐渐形成的剧种,目前仅富平一地遗存。它与秦腔一样,同为板腔体结构,亦有欢音、苦音之别,不同的是,阿宫腔在昂扬激越、悲壮凄楚之曲风格调外,更多了一种娴雅婉转的独特韵味。比秦腔细腻,比眉户、碗碗腔刚劲,长于刻画心理变化,这一风格特点恰恰契合了《红梢林》这部红色题材戏曲的主题表达,能够在音乐上充分表现方云霞一家为革命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催人泪下的夫妻情、母子情、母女情。从这个角度看,剧团选择以阿宫腔演绎《红梢林》无疑是正确的决策。
  在唱腔设计上,我充分调动慢板、二倒板、二六板、尖板、代板等既定板式进行创腔,力争做到既严守剧种特色,又深化人物,使声腔旋律成为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音乐语言,帮助演员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营造蕴含深远的意境。如第三场得知赵成金牺牲后方云霞的一段唱腔,在如泣如诉的埙声独奏后,起句以苦音尖板唱出“手捧褡裢哭亲人,闻噩耗如雷击顶刀剜心”,尽情渲染她的悲痛,下一句“向山呼夫悲泪淋,声声难唤回我至亲赵成金”转拦头,其中“向山”“呼夫”“声声”“至亲”后面用假嗓翻高唱出拖腔“咿呃”之音,既达到“三放不如一遏”的艺术效果,又使得人物情绪更加含蓄隐忍,这种含蓄隐忍比之悲声大放更能刺激观众的联想,拨动观众的心弦,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又如第七场方云霞被捕后出场时的唱腔,人们习惯性地会认为要用苦音去表达陷入困境的悲苦情绪,我则反其道而行之,以略明快的欢音尖板表达她受尽严刑、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彰显其柔弱坚韧的人格魅力,展示人民群众支持革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在戏曲表演艺术体系里,音乐的美学价值最终指向为:它是一个剧种的生命,失去了这个剧种的音乐本质,也就没有了这个剧种。不惟唱腔的严守传统,在音乐部分,我依然摒弃横向吸收的做法,而是从阿宫腔传统曲牌中汲取素材,进行技法上的突破和创新,丰富音乐色彩,增强表现力。如果说唱腔是塑造形象直接、主要的艺术手段,那么音乐则发挥着渲染情绪、烘托氛围、帮助演员完成角色的重要作用,是让整个舞台“活起来”的生命之光。在创作主题音乐时,为了集中而又鲜明地表达全剧主旨、人物精神,我从遍布照金的梢林中生发想象,自然界灌木的强大生命力、剧中方云霞一家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精神成为我创作的灵感源泉,由此生发出贯穿全剧的自由宽阔、空旷悠远、充满希望的主题音乐。充满民间音乐特色的器乐独奏是《红梢林》音乐创作的一个主要特点,阿宫腔本有“未看戏,先闻声”的特点,我在调用三大件及其他文武场主奏乐器的基础上,在多个唱腔及音乐部分使用了硬弦、埙、唢呐、月琴、古筝、二胡独奏,充分发挥乐器自身的音色特点,在不同的情境中宣叙出或悲或喜、或哀婉或明快的情感色彩,积极参与戏剧冲突,为演员的表演营造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红梢林》音乐深受观众喜爱,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阿宫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富平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剧种,其声腔的翻高遏低、收放自如不仅在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中别具一格,在全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亦堪称奇葩。最好的保护就是继承传统,只有守正才能创新,作为曲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证剧种的原有特色,维护剧种本“姓”,让阿宫腔这一古老剧种具备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经典的艺术魅力,在现代戏曲舞台上不断地传承发展,永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