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1日
青海首次立法保护黄河流域河湟文化
青海首次立法保护黄河流域河湟文化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而在黄河发源省份青海,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首次立法保护包括传统戏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址遗存、手稿抄本在内的河湟文化。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于9月1日公布施行。
  据了解,河湟文化是以黄河上游河谷地带和湟水河、大通河流域三河间为中心区域的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河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海东地区是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
  河湟文化包括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民间文学、医药、体育等;民间节庆、传统礼仪等民俗活动;河湟地区特有的语言;民间民居、服饰、用具;青稞酒、青绣、特色食品、农耕工具等传统工艺和制作技术,工艺美术珍品。
  此外,河湟文化还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色文化、革命史迹;历史建筑、城址遗存、传统街巷、历史地段、传统地名;反映河湟地区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名人的典籍、档案、书画音像、手稿抄本、口传文化等资料;其他需要保护的河湟文化事项。
  据悉,《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详细规定河湟文化的保护措施、传承与传播、转化利用等问题。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