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 8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介绍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有关情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兴盛、旅游持续蓬勃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主要有三个方面成就:一是致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二是致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神聚力。三是致力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动能。
胡和平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加有力。颁布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省、市、县三级政府普遍制定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明确群众文化权益保障范围。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持续实施“戏曲进乡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文化惠民项目,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美术馆618个、博物馆5788个、文化馆3327个、文化站4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美术馆和90%以上的博物馆已经实行了免费开放,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我们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推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文化礼堂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深受群众喜爱。
三是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我们适应群众需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通过网络联动开展全国“村晚”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的人次达到1.24亿,使乡村小舞台变成了社会大舞台、惠民好舞台。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组织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大家参与都非常踊跃,参与人次超过了1.7亿。我们广泛开展服务基层送文化活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内蒙古“乌兰牧骑”,数十年如一日深入牧区开展文艺演出,为广大牧民送文化、送欢乐、送服务。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我们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云端博物馆”“云上村晚”等全景式数字体验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线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我们举办了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为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搭建平台。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文艺创作必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现实题材特别是小康主题创作的组织化程度,相应出台了推进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工作机制,通过工程项目重点扶持小康主题作品。
他介绍,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当中,遴选出71部作品全部为现实题材,其中“小康”主题的作品占到了53部。今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并正在实施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简称“百年百部工程”,其中,现实题材占到了86部,聚焦“小康”主题的有26部。
此外,明文军表示,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他说,近些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发挥艺术“扶智”和“扶志”的特殊作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显得格外亮丽。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10家文艺院团,以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内的深度贫困县为重点,共派出了240支乌兰牧骑式的文化文艺小分队,分赴97个国家级贫困县各乡镇村开展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多项活动。据统计,各省(区、市)一共组织了近两万支文化文艺小分队,走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通过“菜单式”的内容提供和“订单式”的对接服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激发起了干部群众决胜全面小康的雄心和信心。
明文军表示,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乡村沃土,帮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一直在做的工作,也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