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8月23日,榆林市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新闻发布会。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立荣就《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内容及进展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王立荣介绍,7月26日,榆林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林长制方案》)。方案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工作原则,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前,12个县市区的林长制实施方案已提交县市区政府常务会、党委常委会研究。
《林长制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组织体系、主要任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五部分内容。
《林长制方案》锁定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制体系。第二阶段,到2025年底,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6.5%;林木蓄积量达到800万立方米;7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植被覆盖度达到65%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湿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69万亩。第三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林长制方案》明确了四级林长制体系和市级林长责任区。市总林长由榆林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副总林长由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林草工作副市长担任,负责协助市总林长工作。根据全市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分布特点和保护发展需要,在29个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18个自然保护地以及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3位治沙英模的造林基地等重点生态区域设立33个市级林长,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大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建立22个市级部门参与的协作制度,共同做好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和安全工作。
为全面推行林长制,榆林提出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灾害防控、深化森林草原领域改革、加强林草资源科学管理、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六项具体任务。
据了解,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地区、国家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草工程建设重点地区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地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榆林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全域治水”,生态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年入黄泥沙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全市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林木覆盖率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