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6日
为知识付费
为知识付费
  我去过不少的博物馆,很汗颜,中国国家博物馆,我还没有去过,所以无权比较。但对英博物馆之游览,所用何词来形容,我一时想不到好的,索性也就不形容了。
  这个地方很大,没有指引,会迷路。人很多,男女老少,当然了也来自天南海北。一路走,一路看,我不仅得弓着腰,有时还得半蹲下,想站直了看,很少。一路上也是气喘吁吁,可能是因为英文还没那么好,紧张自己看不懂,也可能是越走越害怕,怎么啥啥都有。
  那天很巧,碰到一个讲解员,收费不高,私人的,10英镑一小时,我和朋友们赶紧凑凑,为知识付费。这一下就像是玩游戏开了挂,畅通无阻。汉斯斯隆爵士,一个18世纪人物,是有着怎样的豪情,将8万件藏品,捐献于公众,我是个俗人没有这样的豪情与水准,但母亲说过,有些事情你可以做不到,但是得心中有敬畏。我相信,这个老爵士,应该达到母亲所说的受世人敬畏的标准了。此馆现在的核心思想,估计已经不是宣扬强盛了,太阳虽已下山,但余晖依旧,我猜这一阶段的目标估计是绵延万世吧,eternalknowledge。就像是他所展览的英国第一个引进的电灯,没有照亮王宫,没有搬进银行,而是安装在博物馆,知识殿堂需要永远的光亮。现在细想,我们可能需要追赶的不是蒸汽机的动力。
  敬畏,害怕,担忧,赞叹,想了许久的词汇拼不成一句完整的话,等到中国馆内,这样形容心情的词汇又是变得难以寻找,索性依旧,不找为妙。好巧不巧,那日,是瓷器开放日,我像是来到了卖场,照片显现的就像是一个家具厂,琳琅满目,谁敢,试想,这里面,任何一件,我们凡人此生难以追求得到。但还好,打小受到熏陶,磁陶的分别,家父有所教诲,幼年不懂事,不挣分文的我,便背下了人身第一笔债,还是爸爸的,几千元买到了三片碎瓷。因我偿还的几百镑,看着百万乃至千万镑,看一眼都是心惊肉跳,我是个“财迷”,走的一圈其实,心里的计算机,早已按得没电。幸好家里教得多,粉彩,汝窑,鸡缸杯,元明青花,不需讲解员的介绍,我还能一一猜到。心里之想,此处不提,我还是青年人,爱恨交错,还是有的。
  熙熙攘攘,说寂静游览是假的,吵闹之声依旧,可能是人多。想静是难的,但是闹中取静也是别有乐趣。不免打卡定位的游客心,离开数十天,我依旧所想所念,相信博物馆也没想到,我还在想他,想得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