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4日
我画甘南
我画甘南
巫卫东 《秋暮》 纸本设色 120cm×120cm 2005年

巫卫东 《山地风》 纸本设色 180cm×300cm 2016年

  甘肃以高原大河为主线的独特民族文化和以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为主线的宗教历史文化形成了当代艺术资源的两种流向,成为艺术家取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不仅是甘肃艺术家的表现主体,无疑也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非常独特而重要的艺术现象。每个民族各具风采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状态,构成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
  各少数民族文化体现在美术层面,就是活力无穷、魅力无限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
  作为甘肃本土画家,走进甘南,表现甘南成为我绘画的一个重点题材。我已数十次游历甘南,也曾多次组织参加兰州画院“大河上下万里行”文化考察活动,深入高原牧区写生采风,在藏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中让精神感受得到提升,逐步完善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审美。
  近年来我的藏族题材中国画作品主要有两种面貌:一是以不同尺幅大小的画面,以水墨写意的方式,以人物特写头像为主体,揭示藏民百姓的精神气质和灵魂,利用迎面扑来的冲击力,使人感到作品的震撼。其二是用群像的布局手段,通过大场面人物的情态,在画面中寻找一或两个焦点反映人们平实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表现一种对藏族人民的现实关怀和人性温情。
  艺术是人创造的。作为人的艺术,“人”自然是艺术思考和表现的中心。如果说巨幅头像作品在表现这些现实中的人格时靠形象说话,创造并运用了新的表达语汇和形式,那么另一类作品,则是通过人或人之间的交流或生存环境的描述,强调的是在宏观的把握中更准确地触摸生存的本质、时代的脚步与人的精神。
  我前些年多从事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近年转为水墨人物画创作,严谨的人物造型和油画肖像画表现技法经过转换有效地应用在水墨画中,丰富了以线造型、抽象笔墨表现的中国水墨画艺术语言。
  近年的代表性作品《夏河正月》《扎陵湖畔》《山地风》《黄河子民》《寻源》《黄河源》等等,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藏族人物丰富的外在体态、服饰和宗教色彩上,而是着意于用黑白灰的笔触表现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
  在这里,描绘的真实不是自然主义式的不加取舍的罗列,而是深思熟虑的、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在严格的现实主义画风中,独特地融入了强烈的表现主义因素,是以笔墨的独立抒情表现被创造主体自觉地把握和运用。
  也就是说,文人画所讲究的笔墨质量,诸如线的美感多样性和墨的干、湿、浓、淡变化的丰富性,都恰当、准确地关联着人物面部造型的结构与神韵,线与皴擦及飞白结合,使人物形象结实、饱满,达到实写与虚写的互补浑然的效果。每一根线、每一点墨,都是人物结构和气质的诉求,包括冲破形体的飞白和墨色都是服从于主体内容的表现。
  让每一个观画者听到他们沉重的喘息声,看到他们满面皱纹的沧桑与艰辛。总体基调平和、安静、朴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原生状态。尽可能做到从单纯写实的记录中传达出一种文化的诘问和审视。
  每一个画家的创作离不开坚实的绘画基础、离不开丰厚的文化修养、更离不开鲜活的生活源泉,艺术家要有磨炼和积淀,作品才会越来越宽厚。
  我愿意在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中开阔视野,虚心学习,通过自己一张张的作品让艺术心灵得到升华。
  江河日夜奔流,四季自在更替,人民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