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07日
渭南华阴防汛办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渭南华阴防汛办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宋光 通讯员 郑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渭南市华阴防汛办牢记嘱托,自觉扛起政治责任,把实现水安澜、人安居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小预案”统领“大格局”。立足市情,把修订完善防汛预案作为织密防汛“安全网”的基础性工作。建立起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级负责、统一调度、协同作战的指挥体系,从巡堤查险、人力物资调用、综合保障、撤离安置、治安保卫、交通管制、防疫救助、后勤保障等方面明析了指挥部、镇(办)部门的职责,增强抗洪抢险工作的计划性、条理性、科学性,让预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主汛期结束后,及时召开分析会,对预案执行情况听取意见,综合评估,及时查漏补缺,使之更规范实用。
  “小排查”彰显“大职责”。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河长制、峪长制,并与支流包联防汛责任制紧密结合,推行“市级河长一季度两督查、镇级河长一月一检查、村级河长一周一巡查”工作机制,推动防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及时排查物料储备情况,更新补充防汛物料。围绕预案制定、物料储备、应急队伍、河道清障、值班值守等重点工作,进行多轮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566处。投资1928万元对瓮峪河3.96km实施综合治理,新修罗敷河护岸2.18km,基础加固0.685km,堤顶硬化1.092km。对长涧河、白龙涧3处200米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南山支流1.5km河道疏浚清淤,河道行洪能力有效提升。针对14个山洪灾害点和38处地质灾害点,建立预警制度和“群测群防”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主汛期,多次完成城区排水管网的疏浚工作,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改善。
  “小演练”助力“大应急”。年初,组织综合消防、社会安全、交通、公共卫生、特种设备等领域共21支队伍300余人参加竞技比赛。指导应急、公安、水务、自然资源、城管、卫健等镇办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和分管领域,开展实战化演练10场次,参演人员750余人。
  “小平台”发挥“大作为”。筹资280万元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并入水务、林业等部门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建立“三级”、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汛期专项督导检查3次,发布预警48次,召开视频调度会5次,适时启动或终止罗敷河、长涧河、白龙涧2号防御预案、蒲峪水库洪水标准防御预案,累计撤离安置群众406户1594人。全市47个部门单位7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巡堤查险和水毁堤防加固工作,实现“零伤亡”,指挥体系得到有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