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 《醉僧图》 第二十一章 湖州追访颜真卿,幸逢茶圣陆鸿渐
怀素回顾回零陵这段时间,除过帮助修缮书堂寺外,更让他觉得充实的是,对邬肜和颜真卿所教授的笔法及张旭“齐于古人”之术反复揣摩实践,颇有心得。他还将别人给自己题赠的诗文按照名头地位,依次收录编辑,前面是颜鲁公写的序,书名是《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仇显贵和刘炳焕在这件事上帮了大忙,资助他印刷成册。
龙兴寺香火旺盛了,书堂寺更是面貌全新,老方丈特意在文秀塔身南侧镶了一块功德碑,详细记叙了这一盛事,对怀素予以褒扬,怀素分外高兴。
转眼到了773年夏末。一天,仇显贵和朱遥又来到书堂寺,这里尽管修缮建设工程还没结束,但寺院面貌焕然一新,文秀塔经过整建,也显得高大漂亮,在岐山头这个川道小村格外耀眼。闲聊中,仇显贵告诉怀素,他们收到了朝廷文牒,颜真卿已于去年九月被任命为湖州刺史。
怀素一算,应该是他们“洛下论书”分手后不久,颜真卿就接到了任命去了湖州。他非常高兴,自从去年一别,他都在咀嚼消化颜真卿给他传授的诀窍,有点疑惑,曾想过再去拜访他,苦于不知其在何处。获此消息,他立刻有了赶去湖州的想法。
仇显贵让人抬进来一坛酒,他打开舀一勺递给怀素。怀素凑上去,闻了闻,再抿了一小口,品了品道:“何来如此美酒?”
“老韦家陈酿。”仇显贵道。
“不对啊,老韦家穇子酒不是此种味道!”怀素狐疑道。
“上人有所不知,穇子产量低,老韦家酿酒师试着用穇子、糯米或粳米,再加饼药经过反反复复试验,酿制了此种酒,还叫穇子酒,色香比原来好多了。”
不知不觉,三个人把半坛酒喝了下去,仇显贵道:“不许喝了,给藏真留下,日后慢慢品用。”
怀素带着酒意:“但饮无妨。朋友常送,自回零陵,还未曾断过。”
慢饮之时,怀素萌发诗意,便去书桌前提笔写道:
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作醉僧图。
怀素将写好的诗稿送给仇显贵,并与其话别,离开零陵,即刻去湖州府衙拜访颜真卿。
怀素上次是被赶出书堂寺的,这次则不同。老方丈和伯祖父不顾老迈体弱,直把他送到数里外的老埠头,到怀素登船渐行渐远看不见后才挥手道别。
怀素向着湖州一路云游,宿古刹名寺,赏名山秀水,交良师益友,一路留下了不少墨迹。这次书写内容最多的就是《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中的一些内容,顺便也把自己宣扬了一通。次年春上,怀素来到湖州,和颜真卿两人又一次聚会。
正如怀素所想,前年九月,两人刚分手,颜真卿就接到任湖州刺史的圣旨,于是着手搬迁母亲的神柩。当在长安祖茔万年县敦化坊安置好母亲神柩之后已近年关。此时颜真卿已是64岁高龄,经历了“安史之乱”,亲人离散,又受排挤打击,贬谪外放,身心疲惫,便在长安稍事休息,处理完一些琐事即赴湖州,到湖州任上已是第二年三月了。
湖州是颜真卿仕途失意低迷期,从766年受奸臣元载排斥,由刑部尚书贬为硖州别驾,继而贬为吉州别驾,从正三品降到了从五品下阶。768年4月,由吉州别驾起复为抚州刺史,771年闰三月免去抚州刺史,赋闲等待安排,游山亲水,访友作书,直到第二年九月才被任命为湖州刺史。这一时期,颜真卿反复受到佞臣排挤打压,尽管仕途多舛,但书诗颇丰。
到任湖州,颜真卿广纳贤才,善谋务实,坚持无为而治。他认为,天下之事皆好安静而恶烦乱,政繁为召乱之由。无事则民安,天下归之;多事则民烦,天下叛之。清静而民自定,民定则邦兴盛。
颜真卿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孙过庭的外甥李崿。
经过了解,李崿还是富阳丞,其人品行高洁,是一干才,便任其为本州防御副使,将垦草、辟田交由他负责;他还任苏州寓客校书郎权器、游客前大理司直杨昱为判官。在他治理下,湖州境内河清海晏,面貌很快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乌程县,安置复业流民600多户,开垦撂荒地300顷,吸引“浮客”近2000人,种桑畜养数万头,阜丰民安。乌程县只是湖州的一个缩影。正是湖州的安定富裕,才使得颜真卿有闲暇和精力渐渐地转向文化领域,以轻松、闲适的心态做起了“文章太守”的事业。
湖州时期,是颜真卿文事兴盛期。他招揽了一大批名儒雅士从事文化活动,有陆羽、皎然、萧存、陆士修、斐澄、李甫、米弁、颜祭、杨涉、智海、张志和等,他先后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讨论编纂完成了《韵海镜源》。第二件事是编辑出版唱和雅集,著《吴兴集》十卷。第三件事是书丹刻碑。从773年至777年,写了《敕天下放生池铭》《乞御书题额敕批答记》《杼山妙喜寺碑》《吴兴沈氏述祖德记》《颜杲卿碑》《文殊师利菩萨碑》《浪迹先生元真子碑铭》《元结墓碑》《石柱记》《西亭记》《射堂记》《项王庙述》《晋谢太傅塘记》《白鹤山灵济庙记》《干禄字书碑》《颜氏残碑》《和政公主碑》《玄宝贤妃卢氏志》等诸多碑文石刻,还不包括诗刻和墨迹。
陆羽开始住在杼山妙喜寺,被颜真卿邀去编撰《韵海镜源》,怀素刚到湖州,无处安身,便住进了杼山妙喜寺陆羽曾经住过的地方。这间房子不大,但书桌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怀素很满意。怀素到此参加最多的是宴饮和笔会,经常和颜真卿、陆羽探讨书法。
陆羽和怀素一见如故,也许是因为两人都出身于沙门净土、都爱书法的缘故,也许是陆羽佩服怀素的狂草,也许是怀素打内心折服于陆羽的博学,不论怎样,俩人很快成了朋友。
闲暇时怀素多在妙喜寺钻研书法。一天,陆羽带着自己做的苦笋和新茶来妙喜寺拜访怀素,交流诗书、吃过晚饭,陆羽下山去了。
陆羽做的苦笋和新茶异常可口。九月湖州,天气闷热,怀素很快就用完了,他便从案头取过一张绢笺,执笔膏墨,展绢挥洒,给陆羽修书一封:
苦筍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