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文旅融合开新景 八方游客醉麟州
神木:文旅融合开新景 八方游客醉麟州
神木市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上的马术表演
葵花文化旅游节上的文艺表演
栏杆堡镇旱地西瓜节上的瓜雕作品
“国香神木”剪纸作品
神木是一片厚重神奇、蓬勃发展、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既有特殊自然环境造就的天成之美,又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厚植的人文之韵。恐龙把脚印留在这里,森林把煤炭留在这里;黄河与长城在这里交汇,游牧与农耕在这里融合。五百年高家堡巍然肃立,十万亩红碱淖遗鸥翔集,二郎山、九龙山腾蛟起凤,秦长城、杨家城虎踞龙盘,昭君出塞、杨业抗辽、仲淹巡边等传唱千古的历史故事都烙上了神木印记。
近年来,神木市抢抓文化旅游提速升级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一山二水三城”文化旅游框架体系,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文旅体验经济,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神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争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高屋建瓴 倾力打造文旅新高地
神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神木市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景区建设是灵魂、道路建设是核心、优质服务是基础、对外宣传是保障”四大关键,加快编制神木市近期、中期、远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倾力打造文旅产业新高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近年来,神木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抓好文旅项目开发,努力以重大旅游项目的突破性成效带动全市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红碱淖、二郎山、杨家城、石峁遗址博物馆、汽摩越野基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积极推动神木市优质旅游项目与国内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嫁接,努力引进大型旅游企业来神木投资,形成大资本、大项目支撑大景区建设的新局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撬动神木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开发神木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景点,经营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机制,共同开创神木文化旅游产业的“新蓝海”,进一步巩固拓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创建成果。
神木市着眼新时代追赶超越,深入践行“136”发展战略,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神木市着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相匹配的文化旅游强市。坚持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促进繁荣,做足文旅深度融合文章,按照“一山二水三城”的景区带动战略,重点打造“二郎山—黄河晋陕大峡谷和红碱淖—石峁城、杨家城、神木老城”文化旅游品牌,提升龙头景区引领力,提高神木文化旅游影响力,展示“国香神木·神奇神往”的发展新形象。
精心培育 做大做强文旅好品牌
山、水、城,是一幅凝固的画,神木这座城,是一首流动的诗。神木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神木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是推进神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神木市突出整体意识和精品意识,把沿黄河、沿长城的旅游资源串成线、连成片,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盘活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紧紧抓住保护、建设、管理、使用四个环节,推动红色小镇建设进程,让红色基因深植人心,让红色旅游产业释放社会效益;注重将尔林兔万亩草原、黄河大峡谷神木段等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杨家城、石峁城等人文资源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有机结合,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神木市将全力建设主导产品突出、产业融合发展、配套设施完善、综合服务优良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使神木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美味的餐饮、舒适的住宿、便捷的交通、独特的商品、优美的环境都是增强旅游竞争力的必备要素。为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功能,神木市注重公共服务的系统配套,推进旅游要素和服务全域覆盖。通过高质量提升文旅配套功能,改善旅游交通环境,提高景区服务水平,抓好景区及周边的环卫、通信、停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使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和显著成效。此外,神木市深入挖掘传统风味菜肴,打好“健康牌”“本土牌”“特色牌”,依托本土食材和特色手艺,让游客尽享地方特色美食,感受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
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形象产业”,神木市高水平开展文旅宣传营销,不断强化“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理念,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科学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加强整体策划包装和精品线路的营销,使旅游宣传多样化、实用化。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整合现有各类文化旅游赛事节庆活动,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举办一系列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让大美神木的全新形象立体式、全方位彰显出来。同时,神木市加强区域协作,深化与周边旅游圈的接轨融合,加强与热点旅游城市的对接,加强与外地知名旅行社的合作,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有重点、分层次地开拓旅游市场,推动神木阔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以节为媒 掀开全域旅游新画卷
产业因旅游而兴,城乡因旅游而美,百姓因旅游而乐。
神木市围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目标,依托文化旅游节重点挖掘文旅资源,以节会促进文化传承,以节会引领旅游发展。每年神木市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汽车文化博览会、栏杆堡镇旱地西瓜节、尔林兔草原嘉年华、横渡红碱淖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让文化、旅游、美食、体育融合互动、相得益彰,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享别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盛宴,成为宣传神木的靓丽名片、展示神木的重要窗口。
神木市文化旅游节给游客带来休闲旅游好去处的同时,也拉动了神木市的旅游消费,提高了神木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更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旱地西瓜是栏杆堡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种,通过“政府搭台、瓜农唱戏”的模式,进一步宣传和展示栏杆堡旱地西瓜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果。经过几年的发展,神木市旱地西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在本地市场实现了畅销,在老百姓心目中口碑甚佳。已经连续种植西瓜3年多的瓜农王建国说:“受极端气候影响,去年我们的旱地西瓜收成降低了不少,但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的西瓜销量很好,依旧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此外,栏杆堡旱地西瓜产业协会会长贾桃花表示,在西瓜节现场还准备了2万多斤西瓜供游客免费品尝,设置了旱地跨越、群龙取瓜、西瓜炸弹等趣味游戏环节,游客可以免费体验,胜出者即可获得西瓜带回家。据了解,栏杆堡镇旱地西瓜种植面积达1500亩,参与种植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达168家,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已成为神木市颇具影响力的地域品牌和重要扶贫产品。
发展旅游业带来的是人气,人气带来的是经济活力,经济活力增强受益的是当地的老百姓。“没想到文化旅游节期间,我们的生意能这么好,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多了,短短几天时间,挣了不少钱。”在尔林兔草原嘉年华活动现场,小商贩们的摊位前挤满了游客,商贩们正忙着张罗生意。特别是农产品展示区,富有特色的当地农产品成为游客旅行的伴手礼,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舌尖体验。
游客走进葵花和薰衣草花海中,或惬意游荡,或在醉人的花香中感受最醇乡村生活。站在美丽的花海中,一名摄影爱好者拿着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眼前的美好景象,对满目的景致更是赞不绝口。游客表示,要把这里的美景推荐给亲朋好友,让更多人领略美丽花海景致。活动期间,不仅有大批游客蜂拥而至,还吸引了众多媒体纷纷关注报道,使文化旅游节成为神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品牌和对外推介的靓丽名片。
春华秋实,神木风景独美;坚持不懈,来日春色倍还人。在神木如画的秀美城市里,在如诗的独特风情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神木相遇,一处处优美的景观展示着神木旅游灿烂的笑靥,一组组动心的数据书写着神木旅游无限的喜悦,一个个开放的旅游“窗口”,不断辐射带动着神木这片神奇的土地,催生出旅游经济发展史上的“神木样本”。开门即见绿,临窗闻花香,梦醒听鸟鸣,闲坐读风月。如今,无论是神木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够明显感觉到神木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颜值和持续增加的旅游魅力,聆听到神木文旅融合的“交响曲”,感受神木版的“诗和远方”……
韩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