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父陈文恩是个忠实的老党员。叔父一九五八年毕业于陕西省卫校,遂留校从事教务行政工作。六二年四月听从党的号召来我的家乡千阳县工作。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在我县人民医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县广播站党委书记、站长,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把他的青春无私献给了我的家乡。八一年调宝鸡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宝鸡市中医药学校等部门工作,直到退休。
叔父酷爱文学,爱到骨子里去了。他的卧室兼书房码满了书。一个高两米的大书架盛满了书,放不下的他就顺着墙像砖块一样整齐有序地码满了一面墙。他在读书写作上持之以恒,他把读书写作等同于吃饭睡觉,甚至比吃饭睡觉还重要。他在写作上也很有造诣,是早期的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早期散文杂文协会会长,从退休到目前已出版了八本书。这些作品中充分记录了我党的辉煌历史和每个时间段涌现出的激动人心时刻,处处向世人展示着祖国的骄傲。记录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游览港珠澳大桥等等,无不反映出一个老党员对我党的挚爱。同时也感染了我这个足不出户、孤陋寡闻的人,激发了我的爱国爱党热情。
走进叔父家,那些简单陈旧的家具和海量的书籍,足见老人简单简朴的物质需求与丰富的精神需求的强烈反差。我建议叔父找个钟点工时,他坚决不要。阿姨在2006年就去世了。叔父的女儿陈洋远在香港工作,成天忙得不可开交,不能回来照顾父亲。叔父不愿随着女儿长住,去了也是待一段时间便跑回来,偏要独自一个人在宝鸡生活。我知道这所房子是他和李阿姨一起生活时间最久的房子,我能想得到房子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他和李阿姨的温馨回忆。宝鸡和千阳是他曾工作了四十多年的第二故乡,是他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地方。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有他昔日的同事、文朋好友,有他对祖国割舍不下的情怀。
从他的书中还看到了我们千阳在党的领导下,迅猛发展的各个画面,看到了各领域中千阳人的勤劳淳朴、善良可爱,还看到他与同志之间淳朴的友情,《深深情结》一书中“滴水映日忆亡友”篇中(六),是专门写我父亲的。看着温暖的文字回忆起两位老党员在昔日热火朝天干革命的道路上相识、相知,到成为知己,再到我们两家发展成世交的种种画面,好怀念。叔父详实地记录了父亲对工作的认真、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他们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真诚的革命友谊。
叔父不光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从他的书中得知陈洋姐姐陪她去过不少地方,国内外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那颗对党、对祖国的赤诚强烈的爱心深深感染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