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8日
渭南临渭区: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渭南临渭区: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6月22日,渭南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团走进临渭区,重温党的历史,探寻红色记忆。
  陕西省第一个区人民政权——渭南崇凝区苏维埃政府
  192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陕西工作决议案》,明确指出“工农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无疑是陕西革命发展的前途”。4月下旬,中共渭南县委在线王乡(今崇凝镇线王村)田村寺召开会议,发布县委第三号通告,部署从5月1日至4日分片召开群众暴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处决地主、豪绅及反动分子的斗争。
  5月1日,渭南县委在崇凝镇召开群众大会,东塬数千名学生、群众,手持武器和小旗,从四面八方拥向崇凝镇老爷庙,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大会主席台中央悬挂着革命导师列宁画像,两边贴着对联,在戏台两边柱子上各绑一名恶差。会场周围张贴着各种醒目标语,如“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家吃、大家干、大家的事大家办”。大会由中共渭南县委书记肖明主持,组织部部长何寓础、东南区委书记金子毅以及王尚德、霍世杰、冯异生、郑德龙、闵希孝等人参加了会议。五一(今故市)县委和华县县委也派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大会开始后,郑德龙、冯异生、闵希孝等先后讲话,痛斥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合谋背叛革命、镇压民众、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揭露土豪劣绅恶迹,指出摧毁反动政权、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极端重要性。随后,义愤填膺的革命群众当场处决了昔日作威作福的两名恶差。中午时分,肖明庄严宣布崇凝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一时间,会场群情振奋,热烈欢呼陕西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的光荣诞生,“拥护苏维埃!”“苏维埃万岁!”“打到土豪劣绅!”的口号声惊天动地、此起彼伏。
  苏维埃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下设人民委员会、土地分配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和粮食分配委员会,政府主席由金子毅担任。会后,各界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游行,捣毁大恶绅杨鹏霄、敌区长李玉林在崇凝镇开办的“天庆昌”“同盛会”商号,烧掉其盘剥穷人的账目。
  崇凝“五一”大会宣告了渭华农民暴动的全面爆发。仅在渭南东塬,继崇凝苏维埃政府之后,就先后建立了大闵、桥南、十甲、箭峪口、段李、杨魏、西山口、平和、杜家堡、王埝、隐村、郭向冯等18个区、村苏维埃政权,使渭南沿山一带形成了“红色割据”的可喜局面。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积极领导广大民众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没收地主粮财,赈济贫苦农民,因而受到秦东百姓的热烈拥护。彼时,在渭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到处传唱着献给苏维埃政权的颂歌:“不爱银子不爱财,光爱工农苏维埃;不爱金子不爱钱,光爱人民新政权……”
  革命先驱王尚德
  王尚德,又名王存祖,字璋峰,化名汪琴声,陕西省渭南市程家乡(今临渭区向阳街道)姚李堡人。王尚德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创办赤水职业学校,宣传革命真理,培养革命人才,为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农民运动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王尚德出生于1891年9月1日。1918年秋,他怀着追求新知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满腔热忱,奔赴辛亥革命发祥地——武昌,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20年春,王尚德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创办的进步青年社团——利群书社。1922年7月,王尚德从中华大学毕业,受董必武派遣回到陕西开辟革命工作。
  1922年8月,王尚德同张浩如、刘建侯三人在赤水镇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王尚德任书记。同年9月建立起私立赤水职业学校,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扩大到华县、三原、西安等地。
  1924年6月,王尚德受团中央指示,建立了陕西地区第一个团支部——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干事会。1925年9月,建立了中共赤水特别支部,王尚德任书记。赤水特支成为陕西地区成立的第三个党支部。同年11月22日,王尚德派张宗适、雷光显在渭南县东张村创建陕西地区最早的农民协会——东张村乡农民协会。
  1926年春,王尚德赴广州,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工作。这年初,王尚德将赤水职业学校共青团团员张宗逊、姚俊明送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7年1月21日,王尚德随军抵达西安,被选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候补执委,后递补为农民部长。不久,他又调任国民联军驻陕总部印刷局局长。1928年春,宣化事件之后,王尚德受到匪特严密监视,处境险恶,他按照组织指示转入地下斗争,先后在崇凝、高塘地区创建苏维埃。5月1日,赴洛南迎接许权中部队出山,参加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失败后,王尚德随部队撤离渭华地区,在河南邓县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不久由于叛徒出卖被捕,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1931年春,王尚德更名王璋峰,返陕到达西安,被党组织安排在《西北文化日报》任营业部主任。12月5日,发表了《日本出兵东三省的面面观》。
  1933年,王尚德返回家乡继续办学。1936年秋,赤水农业职业中学正式开学。1939年至1940年夏,学校毕业的学生共120余人,其中有80余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尚德主持下的赤水农业职业中学,成了陕东一面鲜红的抗日旗帜。
  王尚德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惧。1941年5月29日,胡宗南逮捕了王尚德、赵葆华及党员学生等5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通过《西北文化日报》社具保,王尚德获得释放。出狱后的王尚德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留在渭南坚持斗争。1946年8月13日,国民党军统特务以卑劣的手段,将王尚德杀害于赤水农业职业中学西侧水渠边,时年55岁。
  王尚德英勇地牺牲了,他的革命事迹一直在家乡人民中间广泛传颂。王尚德不愧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革命精神将永垂不朽!
  西北革命的火种,渭华起义的摇篮——赤水职业学校
  渭南市赤水职业学校,是一所具有99年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被称为“西北革命的火种,渭华起义的摇篮”。1922年,由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陕西党员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王尚德与张浩如、刘建侯创建,并以此为阵地,创建了陕西最早的党组织之一,陕西第一个的团组织,陕西第一个的农民协会,陕西第一个农民赤卫队,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在这里爆发的渭华起义,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接管了这所红色名校,先后将其更名为渭南县赤水农业职业学校、第四初级中学、赤水中学、五七大学、赤水中学等。这所红色名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几年的规划和重修,以崭新的姿态,让更多的人触摸历史、铭记革命、体悟精神,自觉将红色基因镌刻在心中,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绽放新时代光芒。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期望王尚德烈士的创业精神、奉献精神、革命精神、民族大义、高尚情操、英雄气概、历史眼光等,能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让这所红色名校重放光彩!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