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5日
麻子村
麻子村


  早起和诸友一行耀州访作家安黎老宅,车准点到达,安黎先生已经在咸汤面馆门口迎接。来耀州必吃咸(han)汤面,当地人介绍,咸汤面如耀州人般质朴,不显山露水,久吃不厌,越吃越上瘾。
  面罢,带着久违的好奇来到麻子村,之前在安黎先生写的《我是麻子村村民》一书中已大体了解,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不亲自走一遭,怎么也体会不来关于麻子村的家长里短,事里事外。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什么样的一方水土养育了这样一个宽厚仁爱的作家安黎?
  东稠桑村挨着便是麻子村,可谓“把酒话桑麻”。
  麻子村犹如考古断代,保留了古、旧、新不同年代的宅子,土坯,砖混,小洋楼在违和之间混搭着,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柏杨先生说:“国人到荣华富贵层面就再也上不去了。”虽物质生活搭上了全球一体化列车而提速了,然精神依旧贫瘠荒芜,文艺的荒芜让洋气多了几分虚脱,这大概也是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吧!
  杏子依然很甜,拨开草丛树丛几乎在茂密的植被里边穿行。历十数分钟,仿若穿越了桃源,终窥依稀之窑洞。安先生在他的宅子旁边,回忆起了他的曾祖父、祖父、父母以及儿时的点点滴滴,杜总几次催,说赶时间要去柳公权墓,安先生还是依依不舍,仿佛要道尽百年的情愫。徐编、郝总也是感慨万千。
  柳公权柳公绰两兄弟石碑在古朴而肃穆的陵园中依中轴线而左右相向,历经千载,风雨飘摇,迎来送往着稀落的墨客文人。据记载,柳公绰为柳公权之兄,长公权十三岁。性格庄重严谨,喜交朋友豪杰。聪敏好学,颇有才略。累官州刺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御史丞。
  论官职兄高于弟,然兄以弟之名为后人所知,保留并见证了文艺仅存的尊严与延续。守陵师傅已经在此守了50年了,让人钦佩而惆怅。
  耀州(或是全国)最洋气最具艺术范的村长设宴招待。
  西安文化界与学术界的诸多名家,如贾平凹、杨乐生、孙见喜、王定成、牧江等都组团或独自来走访过安黎故里,也许带着与我同样的追问与好奇吧!
  古耀州,人杰地灵,涌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医药学家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哲学家傅玄、山水画派领袖范宽——我相信,安黎会让耀州再度闪耀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