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6日
远去的曹家圪崂村
远去的曹家圪崂村

  曹家圪崂村位于延川县城十五华里处,虽是山高沟窄的老村落,却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随着公鸡一遍又一遍地打鸣,天边刚翻鱼肚白,村子里便开始喧闹了,清脆的鸟叫声、担水的铁桶碰撞声、吆喝声、上山春耕的牛叫声、路过窑畔邻村上学娃的脚步声,还有婆姨们做饭烧火时拉风箱声,各种声音汇合在一起,在晨光下演绎着一曲田园交响乐。
  我正沉浸在美好的睡梦中,母亲便喊我快起床,快起来送饭去,我很不情愿地钻出花棉被,提上母亲拾掇好的饭菜走向村后的兔山,父亲今在兔山耕豆子地,母亲在家磨玉米面,送饭便是我的专属营生了。那时五六岁的我提上饭篓篓艰难地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兔山山高坡陡,装水壶提一会、背一会,都记不清水壶滚落多少回。眼前景色总是指引着我一直往山顶爬呀爬,你瞧小野花绽放着笑脸,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鸟儿在头顶歌唱,一只小兔飞跑在前边给我引路。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飞跑着捉兔子,当我气喘吁吁跑到父亲耕的地里时,太阳已经老高了。父亲从未责怪我,从篓篓里拿出母亲蒸好的玉米团子掰给我一块,帮我加好酸菜示意我快吃。等父亲吃完饭收拾好送饭篓篓,我便一路小跑在崎岖山路上,开心地回家了。
  我下了山,村口小河里已热闹非凡,伙伴们赤着脚在水里捉小蝌蚪。我也挽起裤腿,把送饭篓篓里碗筷放河边,顺手拿篓篓打捞起蝌蚪来。有黑色的、有灰色的,一中午就是一大碗的战果。记得有一回,我端着捉到的蝌蚪碗快到院子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打碎了碗,蝌蚪撒了一地,看着阳光下奄奄一息的蝌蚪我大哭起来。闻声赶来的母亲看着摔碎的碗狠心地骂道:“就爱捉蝌蚪,碗打没了,你还有理地哭了,看你今后手抓的吃。”母亲边骂我边唤我家芦花鸡来吃蝌蚪。我真后悔抓回蝌蚪啊。
  还记得那年在芦山洼里割麦子的情景:天气特别炎热,大人忙着割麦,母亲吩咐我在收了麦的空地拾麦穗。勤俭的母亲鼓励我好好拾,等磨好新麦面给我们吃揪白面片。在那个少衣缺吃的年代,白面片是招待客人的,家人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我痴想着母亲做的白面片,提着小筐奔走在麦田里,几天下来,火辣辣的太阳把我晒得黝黑黝黑的,姐姐哥哥们笑我晒成煤球了,我扮鬼脸也笑他们晒成锅底了,那开心的笑声回荡在收获的田野里。尿急了,我就地蹲在地畔尿尿,两只可爱的小兔令我眼前一亮,它们被太阳炙烤得蜷缩在草丛里,我高兴地大喊姐姐哥哥们快来。哥哥摘下草帽跑到我身边,一把逮住那俩小兔子放进麦筐,并对爸妈说,小妹 屎拾元宝了。那天可乐坏了我,回家路上不是给小兔采花就是摘草,一路哼着歌儿回了家。记得安顿好小兔后我也同姐哥们午睡了,母亲还在院子台灶上张罗着午饭。
  吃了午饭,还要到梨坡梁自留地里锄豆子地里的草,那我干的还是老本行,放驴吃草,心里想着再带上小兔子和小伙伴玩。我下炕就去找兔子,原来放到纸箱的小兔不见了,我赶紧问母亲小兔哪里去了,母亲很淡定地说:“野兔吃了咱家麦子,咱家花猫吃了祸害的兔子。”我一听小兔让猫吃了,便嚎啕大哭起来,怨妈妈没看好猫,害得那么可爱的小兔没了。我越哭越气,最后罢工,下午不放驴吃草了。父亲和我商量,只要我坚持寻草,家里也可养家兔。记得后来我家养了好多兔子,兔子打洞把硷畔挖得到处是洞,但父母亲从未生气过。
  提起放驴放牛,那可是村里小孩儿最开心的事儿了。把牲灵往西沟深处一放,爬坡上树掏鸟蛋,掰玉米棒子,陵山洼上偷西瓜,红洼梯田摘苹果,西山洼里偷桃子,更有“飞毛腿”跑回村里,到窑硷山上在老奶奶眼皮底下偷小梨。黄昏时分孩子们又聚在一起,烧着玉米棒吃着水果,说笑着李家瓜大高家梨甜——
  农闲时,村中心老窑硷便是村民聚会场所。村长只要站到老窑硷一呐喊,全村就都听见了。不一会儿,大人娃娃,还有跟家人来的猫猫狗狗接二连三聚集在这里,上畔村民开会了,下湾里娃娃们滚铁环、拿石子、丢沙包、翻绞绞,好不热闹。夜深了,会散了,大人们呼儿唤狗踩着星光低一脚高一脚回家了。记得我们藏猫猫踩坏过老奶奶家绣楼的梯子、打老脑蜂窝砸坏过大婶家的饮牛老缸、穿防空洞划破过胳膊、翻墙时滚落的石头砸死过四奶奶家的小鸡,还有在前硷条偷摘三叔家黄瓜,鞋掉河里冲跑急哭的情景。从我记事起,村里孩子逐渐都去上学,每年都有好几个孩子学业有成跳出农门考上了学,成了公家人。
  那时小孩子游戏童谣也别有意思:“福安成林提着乐乐,乐乐里有什么?有钱,有几元钱?五元!”童谣里福安、成林、乐乐、有钱、五元这一串串奶名又唤起我儿时的记忆,仿佛回到母亲、老奶奶呼唤着乳名的从前。
  随着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后,村民在河对面原碑子滩公路以上建新村居住。后来曹伯植老爷爷个人投资在梨坡梁之巅重建延川文庙,建成曹门光宗耀祖的民俗文化村,重整了曹氏家园。因引黄工程,现在我村搬迁至原村芦山原上。一排排整齐的平房展现在眼前,一院院崭新的庭院呈现着曹家现代文明幸福的生活。站在芦山原向原村庄望去,那一条条河、那一道道路、那沟沟峁峁,带着一股股暖流涌入心田,令我难以释怀。我相信只要我们村人代代传承曹家书香耕读的门风,就能够在各个岗位干出不凡业绩,我们的生活会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