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5日
最慕秦岭万重山
最慕秦岭万重山
冀进联 《晴雪》 120cm×120cm 纸本设色 2006年

冀进联 《夏山积翠》 120cm×120cm 纸本设色 2009年

冀进联 《边塞城堡》 46cm×69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冀进联 《边寨风光》 46cm×69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冀进联 《云开日出秦岭秀》 145cm×36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冀进联 《秦岭朝晖》 193cm×50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每每读冀进联先生的山水,在那片扑面而来的苍莽淳厚中,首先抓住我目光和心神的,却总是宏大山水中的那一抹灵动:也许是东岳华山怪石嶙峋中一孔不起眼的小桥,也许是郁郁深林中若隐若现的一只小鹿,也许是天山深处的一叶轻舟,抑或是料峭晨光中的一抹暖意……是怎样一个人,描绘出了这样一片广袤深沉又生机盎然的世界?这样一个人,曾经走过怎样的道路?心底珍藏着怎样的画面?
  冀进联,作为一位习画五十余年,作品在全国、全军多次高级别大赛大展中斩获荣誉无数的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在谈及走上绘画道路的初衷时,原因也不过是一句最纯粹不过的“喜欢”。
  “从小就喜欢画画儿。”说起学画的过往,冀进联显得十分开怀,“当时村里有一个农民画家,受他的影响比较多。就是喜欢画,上美术课,他们要求画一个桌子,我就要给上面加个凳子。”
  到了初中,冀进联开始和另外两个喜欢绘画的同学结伴,每个星期天都到五十里外的县文化馆上美术课。每次课程只有两个小时,但几个孩子背着干粮,往返一百里路,总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
  中学毕业后,冀进联参军入伍,多年来打下的绘画功底让他很快脱颖而出——不到两个月的集训时间里,在七个团级单位参加的六场黑板报比赛中,他硬是拿到了四次第一。凭借这份特长,他先后被调入团电影组、师部电影队,并在北京中国画院山水画班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学习深造,自此踏进了中国画的世界。
  “我到二十多岁才知道什么是‘国画’,才知道宣纸这种东西。”说起这段过往,他的声音里带着挥之不去的感慨。
  自此往后,冀进联受教于何镜涵、陈大章先生,系统严格地学习了国画山水专业的基本知识,后研习宋文治先生的山水画,在北京十余年间曾得到多位大家的指导。同样凭借着这份“地利”,他流连于故宫、荣宝斋、中国美术馆,徜徉在千年积淀的水墨山水之间,如饥似渴地从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汲取养料。
  中国、俄国、法国,金陵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范宽、黎雄才、何海霞,古代、近代、现代……对于绘画艺术,冀进联始终保持着一种广纳博采、兼收并蓄的态度,他虚心揣摩各家各派之优长,再以自身审美、观念、精神加以消化熔炼,最终于笔端喷薄出一片大气磅礴、自由酣畅的水墨天地。
  从儿时在报纸间隙的涂鸦,到如今悬挂于各处厅堂楼阁中一幅幅雄浑壮阔的大景山水,忽忽五十年过去,绘画为冀进联带来的兴奋与满足不曾削减。他用“高兴”来描述自己面对好作品时纯然的喜乐:“太高兴了!看到人家的好作品,心情特别激动。自己画出一个东西,自己满意的话,那心情更是没法形容!”
  作画时,他秉持着一种极其务实且脚踏实地的虔诚态度。创作一幅作品,用于绘画的时间只占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的精力都花费在酝酿、构思、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方面。
  先在心中有景,后在手中有画——动笔之前,他必然要“熟读”那一片天地,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心体味,把握了那山那水那树那石的独特气质,才有了一幅幅望之令人沉醉的山水美景。
  黄山、泰山、秦岭……伴随着人生的脚步,冀进联笔下的山水景致不断变换。20世纪90年代初转业到西安后,他终于把目光投向这座华夏文明的父亲山。凝望着连绵起伏、包罗万有的秦岭山脉,那些曾经在他胸中激荡起无限豪情的画面,那些曾经属于李思训、王维、范宽、何海霞的景致,仿佛瞬间穿透了历史的重重帷幔,生动鲜活地在眼前铺展开来。
  “秦岭是不一样的。”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秦岭的大气磅礴、深沉厚重固然令人震撼,但最让冀进联流连忘返的是秦岭的包容与洒脱。“秦岭要山有山,要峰有峰,要岭有岭,要壑有壑,要河有河。”这是一座宝库,一个山水画家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山入潼关不解平,华山回首白云低。这座宝库中美景丰足的程度,甚至会让人生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来。
  多年来,冀进联一直坚持每天早晨5点起床开始作画,平日尽量推却种种应酬,只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绘画中去。哪怕闲暇时拿起手机“刷视频”,看的也都是画坛动态、画技展示之类的内容。
  关于秦岭,他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大计划:“我想为秦岭画一幅长卷。东起潼关、西到甘肃,华山、太白山、终南山,还有中间的几十个峪口……有人画过这个主题,但我想用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笔墨去表现它们。”
  “这只是一个设想。”他笑容平和,眼神笃定,“希望能慢慢实现。”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倪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