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8日
往事幽幽
往事幽幽
  童年时代,每逢清明节总要跟随哥哥去上坟。先是遵母命给村子北面的祖父祖母上坟,接着是爬柏树岭到我家三亩地里给父亲上坟,最后是在回来的路上顺便给二姐上坟。二姐十四岁就病死了,她是母亲最疼爱的女儿,据说不仅漂亮,且特别乖巧孝顺,十二岁时就帮母亲刷锅洗碗,由于锅台高,她就搬个凳子站上去洗。她得了所谓小肚痈,就是盲肠炎,当时疼得要命,父母情急之下请村上一个叫薛院长的土医生治,薛院长决定开刀,结果血流不止,二姐活活疼死了。我后来常想,二姐的死对母亲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也感叹旧社会农村的土医生竟如此胆大,难道他懂解剖学?又是如何解决缝合与消毒问题的?
  祖父祖母的坟头布满了厚厚的野草。父亲的坟则是一抔黄土,还未长出草来。坟前较远处立着一尊石碑,高约两米,厚约二十公分,上面刻满了小字,制作精美,和周边其他景物极不协调。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已经剥落。我家的三亩地,又叫碑子地,就是得名于这尊碑。在整个村镇上,整个柏树岭上,也就这一尊巨大的石碑,在动乱年代,这块碑不见了,所以这块碑上的内容,这块碑和我家又有什么联系,就永远不得而知了。
  记得母亲曾给我讲过槟榔刻母的故事。说是有个儿子很不孝顺,经常殴打母亲。儿子平日在田间劳作,看见地边的槟榔树上有个鸟窝,小鸟未出窝时,母鸟每天衔来虫子喂养,等到小鸟长大会飞时,母鸟老了,飞不动了,小鸟又每天衔来虫子喂养母鸟。小鸟报答母鸟的情景让儿子非常惭愧,心思:“鸟儿尚且懂得报恩,我竟禽兽不如!”于是决心从此善待母亲。一日,儿子在岭上耕地,晌午时分母亲送饭来,儿子远远望见,便急忙放下犁,跑上去迎接母亲,却忘记放下手中赶牛的鞭子。母亲误以为儿子嫌她送饭晚了,跑上来要用鞭子抽她,于是一头碰死在槟榔树下。儿子大哭一场,遂将槟榔树伐了,刻成母亲的形象,每日供在家中。到了新麦下来晒场时,儿子将母亲的雕像背出来帮助看场,震慑麻雀。一日午时,突然电闪雷鸣,暴雨袭来,儿子赶回后毫不犹豫地先将母亲的雕像背回家中,然后跑出去收拾小麦,但刚一出门,发现风雨骤停,艳阳依旧。原来这是上天在考验这个儿子,是否真心把母亲看得比小麦更重要。这个故事很感人,儿子耕作的那快地,幼年的我是拿我家碑子地想象的,因为我对碑子地很熟悉,也充满感情,只是地边没有槟榔树,我至今也没见过槟榔树。母亲还给我讲过其他几个关于孝道的故事,后来我在二十四孝故事里去找,结果多数没找到。我感到很奇怪,母亲不识字,外爷外婆也都是极普通的农民,母亲怎么会知道这些故事呢?母亲还给我讲过,每到夏收季节,她天不亮就得下地收麦,娃没人照看,只好抱到地里放着,一边割麦,一边不停地回顾,生怕娃被狼衔走。我想收小麦的那块地肯定就是碑子地了,娃应该就有我吧。当时我们村常有狼和豹子出没,听母亲说一次狼就冲进我家后院抓走了牛娃,本家骆驼爷的狗曾被豹子衔走,我小时也见过民兵打死的一只豹子。
  父亲去世早,在我们幼小的时候,不管是过年,还是逢清明节、寒衣节,母亲总是提醒和安排我们上坟。过年上坟除了烧纸上香外,还要在坟前点一根蜡,用砖头挡住以防风吹。清明节上坟除了在坟头、树枝上挂纸扎外,就是端一盘凉面作为祭品,祭毕后拿回家吃掉,我们小孩子对清明节上坟都很上心,不光是能到岭上玩,主要还是盼着吃凉面。寒食节都是母亲教大哥如何用纸叠上衣和裤子,叠好后还要在其中装点棉花,然后拿到坟头烧掉。
  记得母亲重病时,曾担心死后没人给她上坟,因为她知道大哥比较粗心,也不太讲“迷信”。这话是母亲给我说的,大概母亲担心我也会忽略此事,我和二哥当时都在外地工作。其实自从母亲去世后,大哥逢年过节都会给父母上坟。后来我回陕工作,只要一到家乡,没有一次不上坟的。但是清明节,有时我会专程回去上坟,有时则因故没有回去。哥哥家住在县城,每当回乡上坟,或是带着大嫂去,或是单独去,很少带上儿子们上坟,所以儿子们也没有给祖父母上坟的习惯。我则住在省城,带孩子给父母上坟的机会就更少了,何况孩子根本没见过祖父母的面,不可能单独去上祖坟。去年大哥突然过世了,二哥则远在新疆,且患病,逢年过节如果我不回去上坟,则父母坟头的香火就断了。
  我长大后凡是回乡上坟,都只是给父母上坟,再也没有到祖父母坟头去过。一则我从未见过祖父母,没有多少亲情;一则祖父母的坟头也没有了,早被公路覆盖了,无处可上。
  不仅仅是我家,方圆一公里多的整个柏树岭上,记忆中村中其他人家的祖坟也都不见了。或者被夷为平地,或者其上盖了新房,或者为国道所代替。
  但是,一批新的墓门又竖立在柏树岭上,且比原来坟头高大、排场,墓门两侧多刻有褒扬死者生平的对联。上坟的人也变了,多是死者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