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1-1版:欢迎订阅2021年文化艺术报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时评 资讯
第A04版:地市
第A05版:文博收藏
第A06版:龙首文苑
第A07版:龙首文苑
第A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中国出版协会印发通知清理整治违规评选评奖
电影《柳青》的美学品格
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学科主编为您解析新教材
通缉第六批十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
起驾,回銮! “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换新“车位”
第五届丝博会 陕西各地招商“开门红”
大雁塔明起暂停登塔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909万
黄坤明:增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5月14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驾,回銮! “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换新“车位”
起驾,回銮! “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换新“车位”
新馆展厅中,文保人员正在组装铜车马
二号车拆解装箱运送至新馆
二号车拆解装箱运送至新馆
文保人员对出土铜车马进行修复
文保人员对出土铜车马进行修复
铜车马二号车资料图
5月12日上午11时,骊山脚下,热浪滚滚。位于丽山园内秦始皇陵封土西南侧的铜车马博物馆迎来了它的新“主人”。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从秦陵博物院文物库房被顺利运送至此。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文保专家对该乘铜车马进行重新组装,并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与新馆一起正式与公众见面。
“始皇乘舆”挪地方 每一步都非常严谨
1980年12月,彩绘铜车马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地方被发掘出土。由于长期在地下受损,出土时的铜车马碎片达3000余块,几乎“粉身碎骨”。后经过专家长达八年的修复,一二号铜车马恢复如初。
作为继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项秦代考古重大发现,铜车马以其巨大的青铜造型创造了古代冶金铸造史的奇迹。它不仅再现了秦始皇帝銮驾的风采,而且展示了古代车马的系驾关系和古人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其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此次,为确保国宝搬家万无一失,秦陵博物院多部门联合。工作人员提前对整条运输道路进行了铺设,保证车辆平稳行进;此外对运输路线进行了详细规划,模拟车辆行进速度。当天上午8时许,秦陵博物院工作人员将打包进集装箱的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零构件从秦陵博物院文物库房,运至两辆专业文物运输车中。随后在安保车辆的护送下,文物运输车缓缓开动。沿路多个交叉路口被封锁,保证文物安全抵达铜车马博物馆。上午10时30分,随着七八个集装箱平稳落地,二号车所有零部件被缓缓推进新馆,运送工作顺利结束。
谈起二号车搬运的难点,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告诉记者:“二号车在库房里停放了较长时间,我们对它的保护状态进行了全面评估,此次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在包装过程中对铜车马彩绘的影响。前期文保部门对二号车做了整体保养,包装运输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特殊手段,比如说最里层除了做养护之外,还使用日本纸进行包裹,外一层用无纺布进行包裹,最大程度保护彩绘。”
除了文保方面的技术保证之外,此次承担二号车转运工作的车辆也大有玄妙。“这个运输车有恒温恒湿装备和监控设备,车辆由电脑控制,能根据装载文物重量的不同,计算后调整车辆气囊软硬度,达到减震作用,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行驶过程中颠簸对文物造成的伤害。”据专家介绍,本次承担运输工作的是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丰富的文物运输经验。
当天中午12时许,展厅中的文保人员已经开始对二号车零部件进行组装,其中,二号车的车厢和一匹马已经处理完毕。
新“车位”即“出厂”地 新馆面积8000平方米
从1988年5月1日在秦俑馆辟专厅展出,到1999年在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正式展出,再到2021年铜车马博物馆建成,作为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除了2010年铜车马一号车赴上海世博会展出外,二号车一直在秦陵博物院陈列厅几乎没有离开过。
此次新建成的铜车马博物馆,位于丽山园秦始皇陵封土西南侧,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距离铜车马出土原址约240米。
该馆建设总投资1.89亿,采用类似于全地下的方式,建在自然冲沟里,在陵园其他位置基本看不到,不影响秦始皇陵的环境风貌。
“两乘彩绘铜车马此前一直在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内展出,展厅面积只有600平方米,空间非常有限,无法全面展示两乘铜车马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据秦陵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岗介绍:“遗址类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出土文物需要原地展出,铜车马回到出土地展出,符合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原则;通过和出土地的位置和环境结合,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
新馆建成后,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铜车马的重要价值,解决现有展厅不利于全面展示的问题,更能有效缓解铜车马展厅的观众拥堵状况。
国际博物馆日 新馆与铜车马一起和公众见面
作为秦陵铜车马发掘、迁移、清理、修复的亲历者,秦陵博物院原院长吴永琪见证了秦陵铜车马从碎片到复原,再到如今搬进新馆的全过程,四十年一晃而过。
1980年底,发掘出土的铜车马被按照出土原状原封不动地迁移到秦始皇兵马俑的修复室,按出土时的前后位置编号为一号车和二号车,大小约为真实马车的二分之一。车、马、御手全用青铜铸造,通体彩绘,车马器和部分装饰则用金银制作。两乘由3500余个零部件组装而成,一号车为“立车”,二号车为“安车”。
“作为‘青铜之冠’,它的唯一性就在于马车制作的工艺非常复杂,技术精湛。整辆马车可分解成上百个组件,多数组件又是由众多的零部件组装而成。体量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单体器件多采用分步铸造的方法完成,铸造的工艺手法主要有嵌铸法、包铸法、铸焊法3种;各种组合器件的组装,则采用了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近10种连接方法。”在吴永琪看来,铜车马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是给秦陵铜车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参观环境。
“舆服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今天仍然是这样。我一直希望把铜车马博物馆建成一个以铜车马为主的车马文化博物馆,它不仅仅展示这两乘车,而且要把从黄帝造车到商周一直到秦汉的车马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全面展示。”吴永琪说。秦陵彩绘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马车,对于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舆制度、车辆结构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悉,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试开放,作为秦陵博物院展陈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铜车马博物馆不另收门票。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
(本组图片由秦陵博物院张天柱提供)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二号车资料卡
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千克,单辕双轭,四马分两服两骖。马高90.2厘米—93.6厘米、长110厘米—114厘米,通体白色,仅鼻孔、口腔等处施粉红色。车舆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很小,仅容御手就座。
青铜马车中,头戴双卷尾冠、身穿长襦、腰佩短剑的御官俑,跽坐于车前室,手中握着辔索。后室是供主人乘坐的主舆,舆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主舆四周屏蔽,后边留门,门上装有可开闭的门板;前部和左右两侧开窗,前窗装有能够向上掀起的菱格形镂空窗扇,左右窗则以夹心的方式安装着可推拉的菱格形镂空窗板。车舆内外有精美彩绘纹饰,有夔龙、凤鸟纹、流云纹、几何纹等纹饰。
二号车辔绳末端有朱书“安车第一”四字,由此可认定其为古代安车。在秦代,安车又称辒辌车,曾作为秦始皇出巡乘舆。《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记载,就多次提到了辒辌车。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