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08日
文化学者肖云儒宝塔山下寄语年轻人
文化学者肖云儒宝塔山下寄语年轻人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5月7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书法家肖云儒,做客延安学习书院“圣地大讲堂”,在学习书院二号报告厅作主题为《搂定宝塔山》的讲座。
  本次活动由中共延安市委组织部、延安学习书院、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延安市作家协会、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文化艺术报》社、延安书局阅读空间联合主办。
  此次在延安的讲座,肖云儒老师坦言他“格外地敬畏”。谈及与延安的渊源,肖云儒老师回忆起30年前,1991年秋冬之交,因为要给6集电视文化片《长青的五月》撰写解说词,他和摄制组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西安采访了50多位当时还健在的延安时期老文艺家和他们的家人。其中有30多位参加了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当场听过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部电视片是他们当年奔向延安的一些故事的辑录。
  1940年5月,著名作家茅盾长途跋涉来到延安,很快被安排到鲁艺工作,几个月之后转去重庆工作,延安生活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它给茅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到重庆不久,他写出了散文《白杨礼赞》。
  李伯钊,著名戏剧家和戏剧教育家,通向延安的路,李伯钊比主力红军多走了一年。过度的疲劳和饥饿使她倒下,医生在诊断后给她开的药方,竟是“稀饭二碗”。
  现代著名作家丁玲自1936年奔赴陕北后,她的人生与命运与延安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多年以后丁玲再次回延安之际,吟出了“重上清凉山,酸甜苦辣咸,思来又想去,还是延水甜”这样的诗句。
  冼星海,著名音乐家,在延安,与躺在病床上的光未然,一起创作了传世佳作《黄河大合唱》。
  著名诗人艾青,写出过广为传颂的名诗《我爱这土地》《光的赞歌》,经历了延安革命烽火的艾青,彰显出诗歌和人的才气带给民族的贡献。
  吴印咸,著名摄影艺术家,1938年奔赴延安,历经千辛万苦记录了许多延安时期的珍贵影像,让后人透过镜头看到了生机蓬勃的中国,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轨迹。
  还有许多的文艺名家当年抛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艰苦的延安,实现自己救国和人生的理想。延安文艺家成为新中国文艺骨干,延安文艺奠定了人民文艺的基石。
  肖云儒动情地说道,“延安和延安精神,不是空洞的,不是说教,也不是跟我们无关的历史,而是我们几代人心中的爱。”
  讲座结束后,肖云儒在延安书局阅读空间为读者签售自己的著作《丝路云履》。关于当天的讲座,肖云儒认为很有意义,“今天听讲的都是年轻人,和当时故事中的人物年龄相仿。延安是一块能磨砺人的土地,磨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跟他们讲,这些年轻人,未来就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