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分高低贵贱,名流权贵,乡野村夫均可在闲暇时手捧一杯,看庭前花开花落,在光阴里闲话家常,谈古论今。
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
小时候,日子苦焦,家里的醋是妈妈用苞谷糁子和柿子做的,酱油基本上是没有的,而茶根本就没有。
三夏抢收期间,中午从地里回来,妈妈用摘的枣树叶子,给我们煮一大盆“母亲牌”枣叶茶水,茶汤绿莹莹的,味道涩涩的,我们兄妹喝下一老碗,降温解渴下火。
一九九六年,我这个山里娃走出大山,去广州打工。听得最多的词语就是吃早茶。
听得多了,心里不免好奇,吃早茶,是怎么个吃法?家乡人叫喝茶,开水一烫就可以喝了,广东人为什么叫吃?
我把这一疑惑告诉乡党。几天后的一个大清早,美女乡党领我走进了一家普通茶馆,我终于见识到了广东人吃早茶的排场。
哇! 原来是真正地吃。只见每个客人面前放着一套精制的茶具,热气氤氲的一壶红茶外,另外放着两盘小点心,客人们边吃边品。乡党告诉我那叫“一盅两件”。
如果是多个客人围坐在一起,除了人人面前一套精制的茶具,一大壶滚烫的红茶外,外加多盘小甜品。
我看到客人们边吃边喝边高谈阔论,除了谈古论今外,话题还有时事政治等。他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争论不休,气氛甚是热闹雅致,看痴了我这个山里娃,我心里想:原来喝茶还能喝出这么高雅的情趣!
等到发了薪水,因为在老家喝的都是清茶,我也买了一小包红茶,待到双休日的早晨,我起床烧好开水后,喊醒我们一个宿舍的同事们起床吃早茶。
我们分别来自陕西、河南、四川、湖南。年轻的我们心里阳光,团结快乐,工作生活上互帮互助,家乡邮来捎来的美食都是一起分享。
美女同事们起床洗漱完毕,每人拿出自己的零食摊在一起,我给泡茶,我们吃着、谝着、笑着,美丽的青春在广州飞扬!
只可惜再好的情境心情,都不及“母亲牌”茶叶的温香,我再也喝不出“母亲牌”茶叶的味道。
从广州回来后,我就业的邻县,是有名的茶乡,泉茗享誉全国。
上班不久,单位所在地开发旅游景区,各色茶馆、茶叶店粉墨登场,闲暇时间,我常去街道观看茶馆美女茶艺师的茶艺表演。观赏久了,得出结论,不管多花哨的泡茶姿势或手法,无一例外的关键两步就是洗茶、过滤渣。而我们通常是一泡就喝,影响了茶的味道。
茶乡人民热情好客,宾至如归。客人上门,首先是一杯热茶奉上。单位年年在早春五月头道茶出来后,从县茶叶站给我们每人买二斤货真价实的春茶,那味道清香四溢,但我还是喝不出来“母亲牌”茶叶的味道。
又到了春茶上市的时间,我又想起“母亲牌”枣树叶茶。今生喝过所有牌子的茶,红茶、绿茶、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等等,可我怎么也喝不出“母亲牌”茶叶的味道,感觉唯有妈妈熬的枣树叶茶是最香的。
在妈妈去世后的这么多年里,我只有在如妈妈一样温暖的姐姐泡出来的茶里,才能尝到“母亲牌”茶叶的味道,恍惚感觉就像是在妈妈身边。今生,我唯对“母亲牌”茶叶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