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杨晓萍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专著《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当代书法美学研究的重要补充。
“辩证法”一词是具有浓重西方属性的哲学名词,杨晓萍将辩证思想看作古今人类的共同智慧,从而对该属性进行了消解,并认为辩证方式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之中的书法艺术“对自身最深刻的把握与展示方式之一”。以辩证思想为切入点研究中国书法虽非杨晓萍的首创,但是面对中国现当代学者多集中于对书法形式、实践技法、创新方法等多个方面对立范畴的描述,杨晓萍却是首个初步完成对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理论体系构建的学者。《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在肯定辩证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根性”地位和对书法艺术实践、理论中的辩证思想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从书法本体、书法作品、书法风格、书法创作、书法欣赏五个维度展开对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的深入论证与全面把握,实现了对这一书法审美思想的系统化研究。
针对“辩证法”理解的泛化与机械化,杨晓萍主张要在中国书法这一具体语境中反观辩证法,以之来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辩证思想的实践智性。她首次将实用理性引入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并强调“书法中的辩证思想是在具体实践中对辩证哲学的感悟,是‘行动的’辩证思想”,所以其对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的研究,不仅是对静态对立统一的分析,更有依据不同书法内容、书法实践环境而对其内涵进行动态及复杂性的解读。
在书法理论研究以史学研究为主导,美学研究日渐式微的今天,《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的问世无疑给从事书法美学研究的当代学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书法美学作为一门既重视逻辑思辨又强调感性体验的学问,不仅要求研究者具备缜密的推理演绎归纳能力、书法实践能力和书法史学、哲学理论基础,更因为书法自身所带有的意象话语方式、书法实践和时代审美的动态多变,成为一个难度颇高的研究领域。杨晓萍显然是一个迎难而上且找到可靠研究方法的学者。面对书法艺术辩证思想这样一个既博大精微又难于言说的存在,《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以书法作品为根柢,以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书法自身发展逻辑为主要依据,借鉴完形心理研究、形式主义研究、复杂系统理论、宗白华“意境”层深创构理论、“再现”“表现”说等现代艺术理论研究成果和西方哲学理论、方法,将书法艺术辩证思想中大量难以言说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实证化,使人们对这一重要书法美学思想的把握变得明晰、畅通、有据可循,并为其他抽象书法理论的研究做出表率。
通读《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笔者深感杨晓萍学术视野的开阔、治学风范的谨严踏实和颇高的学术追求。该著虽然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但是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修改,不仅重新修订了研究框架,而且增加了颇多新的研究内容。整部著作尽管洋洋洒洒二十六万余字,然而笔翰如流未尝壅滞,亦无当代学术研究文章晦涩佶屈的习气,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的书法美学研究著作。
(杨晓萍,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书法系副教授,硕士导师,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琰,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书法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