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4日
远村说画
石涛的动与静
石涛的动与静
  石涛是一个内心复杂的人,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更是一个收放有度的人,所以,想要三言两语描出个准样来,还是有一点力不从心,为了写这个短文,老远颇费周章,才摸到了解读石涛的一把钥匙。石涛不是一个传说,是画史上一个真实的存在,只要动点心思,发现他的一二个特征,也不算太难。我是想说,石涛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动与静。
  动与静,在石涛的人生和艺术历程中随处可见,它们时而对立,时而合而为一。老远就先说一说石涛的动吧,石涛贵为明宗室靖江王的十世孙,生逢乱世,三岁时,又遭家庭变故,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父亲朱亨嘉,自称南明王朝的监国,被唐王朱聿键杀于福州,石涛被一个老太监救出,从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稍大一些,他就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黄山住了十年左右,结交当地有名的画家,后来到了南京、扬州,与扬州八怪交往甚密,还与另一位同宗画家八大山人有过书画往来,一时画名远扬。此时的石涛,一心向往红尘功名,康熙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献画,自称“臣僧”。之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盼着在仕途上扬名立万,但是,天运不济,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并未与之计较其他,故而功败垂成,返回南京后,安心作画。晚年弃僧还俗,定居扬州,成为职业画家,以卖画为生。
  石涛的动,还表现在书画方面。他擅画山水,兼工兰竹,不局限于某家某派,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故得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生气勃然。他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极尽变化,尤其喜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接下来,老远就说一说石涛的静吧。石涛毕竟在佛门待了那么多年,对禅学有极高的觉悟,所以,当仕途无望之后,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书画世界里,不问旁物。他在书画上不断创新的同时,以禅学思想总结与整理他多年的绘画实践,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写下了划时代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影响深远,所谓静水流深,指的就是这个状态吧。
  石涛是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绘画理论家。他对后世的画家影响非常大,黄宾虹、傅抱石、石鲁都十分推崇石涛。黄宾虹山水画稿源出石涛,就连湿水之法也取之于他。傅抱石更是视石涛为导师,发誓要向石涛一样,画尽天下奇峰,取名抱石,他任画院院长时,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写生队伍,搞了个山河万里行,轰动朝野。石鲁更是尊崇石涛,他的名字来自两位大师石涛和鲁迅。正因如此,石鲁的绘画才兼具二位大师之高格,终为一代画界巨匠。(远村说画连载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