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1-1版:欢迎订阅2021年文化艺术报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时评 资讯
第A04版:地市
第T01版:国画周刊
第T02版:国画周刊·画学天地
第T03版:国画周刊·画学天地
第T04版:国画周刊·艺评
标题导航
如何让美术作品“活起来”?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4月03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美术作品“活起来”?
如何让美术作品“活起来”?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画面之一
《大闹天宫》孙悟空造型设计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齐白石 《青蛙》 纸本水墨 194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李可染 《秋牧图》 纸本设色 196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程十发 《小孩与熊猫》 纸本设色 196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剪纸动画片《张飞审瓜》经典画面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铁扇公主》在日本 藏家李保传先生提供
4月2日由江苏省美术馆主办,南京艺术学院传媒 学 院 协 办 的 东 方 神韵——中国经典美术片作品及文献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开,该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展览分为“青绿山水趣何长”“寓出东方旧曾谙”“长风破浪绘有时”三个章节,以美术作品、动画手稿、海报剧照、影像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从美术片的美术、文学、传承三个角度,呈现经典文本、延续民族文化和拓展现代审美视角,为我们对“中国学派”的探索提供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如果你喜欢看书画可是只看过书上印的,想要看大师作品却又奔波于各地美术馆,那么,现在,齐白石、李可染、林风眠、程十发、张仃等曾参与美术片绘制的大家之作会同时在这个展览上出现。上海、杭州多地的珍贵藏品聚集南京,更有来自各大美院的教授及国内知名独立动画人的新作,小朋友大朋友们都可以一饱眼福了。
小时候爱看的故事还记得吗?长大以后是不是很久都没有看过了?《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九色鹿》《哪吒闹海》……当音乐响起,当记忆里的剧情再次出现,你是不是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20世纪我国动画有一种特殊称谓叫作“美术片”,1960年诞生了两种新的美术片形式:折纸片和水墨动画片。其中水墨动画片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所呈现的作品在世界影坛中频频获奖,最为突出的便是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的小动物造型皆出自齐白石笔下。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影片根据方惠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影片开头是银幕上出现一本素雅的中国画画册,封面打开后,是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动起来,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于是开始寻找妈妈……经过误认金鱼、螃蟹、小乌龟、鲶鱼为自己妈妈的一个又一个波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其实美术片“美”的核心在于它以极其风格化的“民族性”演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是造型语言上的美学形式,在内容上更是借助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改编,将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精髓融入奇幻的“中国故事”之中,从而引领了一场美术与电影的跨界之旅,率先在西方视域中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形象。影片里小蝌蚪活泼可爱,犹如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漫画家方成说:“这部片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像是走进了艺术之宫。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无不体现着中国美术作品的质感。”“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正是因为这样的艺术追求,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被国际上誉为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成为上世纪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使得美术片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由于美术片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美影厂投入巨大不惜工本,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
江苏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说:“江苏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历史遗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对于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渊源。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就出生在南京这座六朝古都;1950年9月,苏州美专(今南京艺术学院)设立动画科,开辟了我国动画专业之先河;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张光宇、虞哲光、钱家骏、胡进庆、严定宪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先后参与美术片创作,江苏籍艺术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土壤的滋润,六十年代他们用美术片将经济尚处于低谷的中国推向了文化高峰,享誉世界。”
从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片《大闹画室》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美术片到新媒体动画,一帧帧“动”起来的画面,反映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演绎的是不同时代人们审美的变化。现在美术片将典型的故事顺序结构,运用到了美术作品中。技术上的革新在3D技术平台基础上,巧妙运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水墨、剪纸、皮影等等。不同于有些国产动画对于传统艺术元素的滥用和堆砌,它的过人之处在于一方面做到了让各种元素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让形式不再浮于表层,而是真正地为内容表达服务。中国美术片是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使我们不自觉地对其意境加以想象,但是若要付诸影像,却容易破坏这种想象空间。巧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美术作品,就是以刻画意境著称。它具有写意的特点,相比于对事物之“形”的描摹,它更重视对事物之“神”的把握。动画中的有些人物会用到中国民间传统的皮影技术,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卡通化、戏曲化的大胆处理,让人看了倍感亲切。3D技术的运用打破了美术片原有的限制,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变得灵活流畅,还有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等手法的交叉应用,都让美术动画更加贴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每种艺术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美术片作为一种经典文化现象,也有着属于它的时代与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今天,再看美术片,我们更该关注的是其文化内核,民族性才具代表性。在我们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固守原创深挖民族文化题材,立足本土依托大众传播,以艺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或许正是“中国学派”精神在当下的延续所在。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