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26日
小说连载·草圣怀素
草圣怀素(22)
草圣怀素(22)
  怀素心里产生了从来没有过的低沉。世人皆夸奖自己,连那些州府达官、商贾名流都赞不绝口,却在徐浩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今天又遭伯祖父一番数落。他由先前的张狂自满一下子跌入消沉自卑的谷底,他重新审视自己,不断回味伯祖父说过的每一句话。
  不过,怀素还是看到了曙光,有邬肜这样一位掌握笔法的表兄,有朝一日,能得到表兄真传,那自己这个“野狐禅”便会成为笔法传承链条中的“白天鹅”。
  怀素心里就播下了西游上国,求学求名的种子。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的春天,怀素在衡阳与王邕、卢象共游山水。船行处远远望见一江边小镇,王邕觉着有点饿,问怀素是否吃饭,怀素道:“不觉得怎么饿,只是这几日行得慌忙,没怎么吃酒。”于是,王邕命船靠岸,意欲小酌。
  这是一个靠江的小镇子,人烟稀少,临码头也只有破破烂烂的两三家饭馆。他们就近去了东边的“临江酒家”。
  步入门槛,还没等酒家搭话,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藏真,坐这边来。”
  刚从外面进来,眼睛一时还不适应,怀素循声望去,尽管看不清什么,但那声音太熟悉了,分明是忘年之交原潭州刺史张谓。
  怀素喜出望外,急忙过去,和张谓揖而再揖。
  王邕、卢象和张谓都是老熟人,他们见过礼,围桌坐下。张谓吩咐随从再添酒菜。
  卢象道:“张大人,何故在此?”
  张谓本是话不多的人,也没多说,让随从从袍袱取出一包裹,仔细打开。卢象曾是京官,坐在近前,一眼便认出那是份敕书,忙接到手中转递王邕,怀素也凑过来,只见上面写着:
  敕:中散大夫、前守潭州刺史、本州团练守捉使、上柱国、河内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张谓,往以鸿笔礼藻,列于近侍,典谟训诰,多所润色。较然素节,郁有盛名,言念华山之巡,不忘颍川之从。俾之领郡,亦谓理平,而孝悌宏博,礼容循谨。宜在公选,首兹正人,旌树课第之目,参相春坊之重。可守太子左庶子,散官勋封如故。
  原来,朝廷对张谓的停职审查给出了结论,“待罪湘东”的日子宣告结束,安排张谓回朝任太子左庶子之职。
  王邕端起酒杯道:“天道公理,自在人心。大人此次回朝,可喜可贺。”
  卢象高兴地道:“黑终是黑,白终是白。天道人心,还张公以清白。来,共同举杯,祝贺张大人雪耻洗冤。”
  张谓要回朝任职,大家都是好朋友,在座的心情并不一样。王邕、卢象均为贬谪之人,既有羡慕和高兴,又有心酸和苦楚。这其中最高兴的人是怀素。
  大家轮番敬酒,张谓是乐酒之人,来者不拒。
  怀素每次饮酒,初场还算低调,到中场便成了主旋律。不过今天“中场”来得太快,他和张谓一个劲对饮。
  忽然一声脆响,怀素甩碎酒杯,大哭起来。众人都很纳闷。
  卢象道:“藏真兄,今天俺们高兴还来不及呢,为何甩杯而泣?”
  怀素抹了把鼻涕,带着哭腔道:“正言兄博学,乃俺师长;为人敦厚,如俺父兄;好书乐饮,乃俺至交。如今回朝,关山万里,何日才能相见?怎能不让俺伤心!”
  张谓也有几分醉意,见他如此说,便道:“藏真,我等身处宦海,身不由己,一纸诏书,如定海神针。你常怨师出无门,京畿之地,英才荟萃,你不如打道回府,收拾一番,我等去衡阳城等你,随兄去长安何如?”
  怀素如梦方醒,破涕为笑,道:“俺一游方和尚,有何好准备的?同去就是了。”
  饭后,王邕、卢象把他们送上船,依依作别。
  到了长安,张谓在紧临朱雀门的兴道坊驿馆住下,稍事安顿,便偕怀素一起去拜访李舟。
  张谓心里清楚,自己这次雪洗沉冤,重返京城,从内心要感激李舟秉公直言,换了别人,还不定结果怎样,所以他回京第一件事便是去拜访李舟。
  张谓对长安比较熟悉,街道正南正北,将全城分成非常规则的一百零八块,称作“里”和“坊”。南北向十三排寓意“一年有闰”;皇城正南方从西向东有四列,寓意四季,南北向的九排坊象征“王城九逵”。风水好、采光好、靠近皇宫的都属于王公大臣的宅区。
  张谓知道李舟住太平坊,在客栈兴道坊的西边,中间隔着善和坊,穿过两条胡同就到了。真也不巧,李舟去了洛阳。
  出了李府,天色向晚,便回客栈。
  第二天一大早,张谓去吏部报到。怀素觉着无聊,想去找邬肜和钱起,却不知如何去找,便出了客栈,到长安街上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