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0日
书法该不该在意受众感受(下)
书法该不该在意受众感受(下)

  一切艺术包括书法之所以有价值是与人的普遍旨趣相关的,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形成的心灵观照,既是自己的,也是他人的,还是民族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因而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为大众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每件艺术品也都是与观众中每一个人所进行的对话。”这是由艺术的来源和艺术自身的目的性决定的,是万古不变的。这是个普通的常识问题。而且不少艺术家也一直将此作为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原则,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经把自己的新诗读给不识字老太婆听,以此来了解读者的反应。那么我们当今的书法创新怎么会如此之骄横不羁,把书法让大众看懂称作俗,看不懂了才算雅,全然不顾及受众的感受,这让人十分费解。很显然,这并不是书法本身受众能不能看懂的问题,而是有些书法家有意识地制造受众看不懂的假象以显示自己的不俗。以致把标准都颠倒了。
  究竟受众能不能看懂书法创新是一回事,创新的书法家以什么样的精神(而不是态度)对待受众则是另一回事。
  创新难能可贵,今日之创新很可能成为来日之传统,所以尽管我的书法不在创新之列,但我却一直很支持书法创新,在此前的两大类四小类的书法现象讨论中,我就以“‘丑书’——探索中的书法创新”为题明确表明我对书法创新的支持。现在的问题就恰恰出在了创新的书家缺乏用科学精神对待受众,简单地以看不懂了事,这不符合事实,也很不应该。
  当然,艺术是引领时代向前的航标,受众只有随着时代发展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审美水平才能更好理解当代书法。然而,那种“书法让受众看懂就俗了,看不懂就雅了”的艺术“呓语”实在也该休矣!
  局部或学术方面的言之有理,并不等于全局和整体上的正确。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它必须是普遍适用且真实和客观的。如同我们的论题一样,一时的局部的真实客观,并不是长久的全部的真实正确,因而“俗论”是不可长的,错误的。
  末了,我想说:现在的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受众,无论哪一方都特别的自以为是,特别的蛮横,甚至特别的暴力,他们只是指摘对方而很少反省,也很少用讨论的方式化解矛盾、用以理服人方式解决问题,这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关键。(元博论书连载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