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0日
小说连载·草圣怀素
草圣怀素(17)
草圣怀素(17)
  园里芭蕉遮天蔽日,怀素每天择大的芭蕉叶成捆地抱回“绿天庵”狂书。尽管有十亩,但照这样摘来,长的还是跟不上摘得快,眼看要断档了,怀素心思一动,干脆站在芭蕉树下对着叶子写,这样一下子解决了所有烦恼。
  黄友三到了零陵码头,让船工装卸货物,他便上岸找到“绿天庵”,向怀素转交了张谓的信,并约好三日后从桂州返回时,邀他搭便船去潭州。
  潭州对怀素来说并不陌生,之前他多次游历衡阳、岳州、洪州等地,到过潭州。这次来到潭州,他对这里的山水也不那么新奇,只是图个开心。
  杜甫年事已高,登高行远不便。张谓、苏涣和怀素看昭潭水秀,赏岳麓山色,尽情游历潭州的大山名川。这次文人遇上了墨客,最为折服的是苏涣。
  苏涣虽身处宦海,但他少年行侠劫富的那股子匪气仍在潜意识里存在着。怀素豪饮狂书那种不畏天地,毫无拘束的豪气与他骨子里的“匪气”正好耦合,与之共鸣,使他折服。
  在衡岳之巅的闲聊中,苏涣对怀素书法再次表示叹服。怀素说,自己有个心结,总觉得“学无师授,如不由户出”。
  苏涣道:“拜就要拜名师。徐浩是御史大夫,职务堪比宰相,人称‘亚相’。朝中大臣们称他的书法名冠古今,无与伦比。徐浩官位显赫,权势很大,吾与徐大人友善,可介绍上人去拜访,只要他肯扶持,保上人书艺名声双丰收。”
  怀素欣喜若狂,对苏涣千恩万谢。
  游玩归来,免不了又是一番饮宴。苏涣很讲义气,他有心帮助张谓,便邀请了调查张谓案子的监察御史李舟。为让李舟开心,苏涣在衡阳最好的酒楼订了饭,并邀了当红歌女助兴。
  分宾主坐定,苏涣一一作了介绍,到李舟时,苏涣特别介绍道:“公受(李舟字)乃当朝御史,音韵名家,他著的《切韵》十卷颇有影响,深受皇上奖掖。公受也是当朝大书法家,过会可和怀素上人切磋。”
  众人饮酒唱和,戏笑调侃,张谓却没有那份心情。他被人诬告现已被免职一年多时间了,此时正等待查处结论,别看他平日游山玩水,实际心理负担一点都不轻松。今天见苏涣请来调查案子的李舟御史,觉得是个机会,趁敬酒的当儿,走到李舟面前道:“李大人明察,在下心底无私,公以处事,如今不求李大人偏袒,但求李大人秉公行事。”
  苏涣见两人交流得差不多了,便走过去道:“公受,为兄在此久居,情况清楚,张大人清高自慎,乐酒快语,行事公直,难免得罪小人,大人可要明察啊!”
  李舟举杯一饮而尽,亮了杯底道:“在下为人大人清楚,请张大人放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下从来不会冤屈一个好人。”他转而问苏涣,“耳闻零陵僧作书使转如环,劲健如飞?”
  “上人与张大人友善,前日约来同游,待会请他狂书于大人。”苏涣道。
  张谓见李舟如此说,便朝怀素喊道:“藏真,此时可狂书否?”
  怀素踉踉跄跄过来,举碗道:“再饮三碗即可。”
  李舟是一代大儒,见别人用杯饮酒而怀素和尚不但吃肉而且举着大碗喝酒,就从心里对他有看法,但嘴里道:“上人草书早有耳闻,只是未曾见过。”
  张谓插话道:“李大人喜欢何词句,让藏真书之。”
  苏涣指着杜甫道:“就选杜大人诗书之。”
  杜甫正想接话,却见怀素醉眼迷离,左手端酒,右手执笔濡墨,口齿不清,含混嘀咕道:“能写个鸟!论诗,俺只知李太白。”
  “哈哈,还真喝大了!”张谓递了个台阶,众人哄堂大笑。
  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非常敬仰李白,但见怀素如是说,还是觉得脸有些发烧。他心里知道这和尚在说醉话,也不再言语。众人研好墨,铺好了纸。怀素道:“不行,挂,挂起来。”
  张谓知道怀素喜欢把纸挂在墙上写,就指挥众人把纸挂了起来。
  这是一张苏涣从京城带回的巨幅皇室用纸。
  众目睽睽之下,怀素仰脖将酒吞下,将酒碗掷往桌子,东倒西歪地过去,斜倚在胡床上,从迷糊的眼缝里斜睨着挂在墙上的巨幅纸。
  一屋子人都不说话,盯着这个醉和尚。苏涣性急,想过去推他一把,却被张谓拽住袖子,附耳低语:“不用急,藏真作书,非得百杯,方能进入佳境。”
  足足有一袋烟工夫,有人还以为怀素睡着了。忽然,见他似醒非醒,似梦非梦,似醉非醉一跃而起,环眼大睁,一支秃笔搦入墨海,“啊——嗨,嗨嗨!”绝叫三五声,照着挂在墙上的纸猛戳下去,即时在纸前腾挪闪展,嘴里念念有词,手中的秃笔上下翻飞,如疾风扫落叶般,一阵狂草。观者被怀素翻飞的笔触,跳跃的身姿搞得眼花缭乱,才认清“将进酒”三个字时,怀素已书纸过半。书毕,怀素将笔掷于盘中,端起一碗酒,做了个醉拳的动作,又开始饮酒。观者如梦方醒,惊叫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