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27日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
扶贫重在扶教 治穷先治愚
扶贫重在扶教 治穷先治愚
    98岁的夏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颁奖时,一位老人两次尝试起身向总书记致意,总书记轻拍她肩膀,俯身为老人颁授证书,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她就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森。
  这位98岁的共产党员,一生艰苦朴素。离休后仍然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经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因为,夏森认为,扶贫重在扶教,治穷先治愚。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夏森与陕西的缘分由来已久。1937年,年仅14岁的夏森便奔赴延安、投身革命,2006年,夏森重返延安这片土地。同年,夏森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考察时,亲眼看到了该县龙驹寨镇西街小学的艰苦环境。她当即表示,要为当地扶贫和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6年,她捐资2万元,为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小学添置了课桌、课凳80套,使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极大改观;2008年,她捐资20万元,在丹凤县建起了龙驹寨镇赵沟小学教学楼。2013年下半年以来,她拿出多年积蓄的100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大力资助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和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家庭贫困大学生。
  夏森和爱人汝信始终生活简朴,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生活标准不要定高,吃饱即好”。但在捐资助学方面,夏森毫无保留。夏森的愿望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前,一步一步实现自己捐资助学的心愿,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改变贫穷命运。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