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惠敏莉:做好传承工作 让秦腔焕发“新光彩”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

  如何让传统艺术秦腔持续焕发新活力?怎样做好传承工作?这是省人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陕西“两会”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去年两会上,我提出了通过地方立法振兴秦腔艺术的相关建议,得到了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的重视,也建议将该议案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项目。今年我首要的目标是将议案继续跟进。”惠敏莉说,秦腔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秦腔艺术在当代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市场萎缩、人才断档、精品剧目缺乏、创作活力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部分基层院团的发展,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对秦腔艺术进行保护。
  秦腔艺术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通过多次调研,惠敏莉了解到,在我国苏州等地市已经有了通过地方立法保护戏曲艺术的先例,《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已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对于昆曲艺术的保护、继承、弘扬、研究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认为,陕西可以借鉴苏州经验,通过地方立法保护秦腔艺术,切实形成全社会重视秦腔艺术、关心支持秦腔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秦腔艺术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文化使命,惠敏莉表示,自己将继续推进和细化议案,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到秦腔项目设立、政策落实、人才培养、艺术内容和经费支撑等方面出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推进议案落地。
  此外,基层老百姓对公共文化方面的诉求也是惠敏莉关注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但中老年群体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此,惠敏莉建议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服务方向,同时结合《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整合文化宣传、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