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8日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宋亚萍倾情推荐
长安文心 秦人气象——陕西人民出版社“长安文心”书系
长安文心 秦人气象——陕西人民出版社“长安文心”书系
  新年到来之际,陕西人民出版社迎来建社70华诞,倾情推出“长安文心”书系,凡14位陕西知名作家的14部散文作品,再一次向社会展示了陕西散文创作的潜力、魅力和实力。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陕西作家的高度,就是中国作家的高度。
  在秦岭脚下,有这样一个饱经秦风秦韵洗礼熏陶的文学家群体,他们中有的虽已作古,其作品却如陈年老酿,至今醇香不减分毫;有的虽声名远播,其作品之魅力却未必人人尽知;有的虽崭露头角,其作品之风华独具却远未被更多的读者领略。要读懂陕西文学内蕴,就不能绕过他们;要领略中国当代文学精粹,更不能忽视他们。他们在古城长安这一方水土滋养下独占地利人和,独领文学风骚,以各臻其妙、不拘一格的文笔结缘“长安文心”书系,用散文情寄家乡,展示陕西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古老底蕴,展现陕西人情世相、生活态度的多姿多彩。《岁月·生活·文学》《一块土地》《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打开的河流》《霜天自在》《历史的深处》《月夜城墙根》《我岭上》《独向陌生》《走在西安大街上》《年华暗换在西京》《草木光景》《我们在大地上只过一生》《你是我的暖》,一套十四部散文集,选入的都是每位作家的上乘之作,每一本散发出独有的个性气质,是美文,也是妙文、慧文,或拙朴中见大美,或犀利中见温情,或幽默中见睿智,用心至纯,情致宛然,精致里储藏着人世间珍贵的真性情,文如其人亦人如其文,令人心有灵犀,令人不弃初心。在长安文坛精彩纷呈的文学高地上,这十四本好书就是十四道旖旎的风光,阅目悦心,尽显秦人万方气象。

  李娟:《你是我的暖》
  李娟是活跃在书界的青年才情作家,是《读者》签约作家之一,她的散文特色十分鲜明,且富有个性,其叙事、抒情如幽谷浅流,舒缓清净,使人耳目一新,悦目更悦心。她是在用心灵写作,且把心灵寄养在水里、花里、白云和月光里,带着水滴和芳香,别是一种姿态,却不扭捏;别是一种柔媚,却不矫情;别是一种性灵,却不清高;别是一种雅致,却不作秀;别是一种韵味,却不排斥烟火。读她的文,能读到小桥流水,能读到诗情画意,能读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心能在瞬间安静,跟着文字去感受、感悟,豁然间像是窗户被打开,亮光洒进来,清风吹进来,花香飘进来,惬意得仿佛给灵魂找到了栖息的所在。把文章能写成这样,真难为了李娟。她的写作本身就给人以美好的启示:读书受益,是真的呢!

  范超:《我们在大地上只过一生》
  范超是陕西年轻一代作家里的代表人物。他少年老成,文轻笔老,灵感的触觉深入生活,机敏叙事而张弛有度,一些陈年旧事在他的娓娓说道里总能翻出新鲜别致的意味,总令人在阅读中好似旧地重游而触景生情,余韵袅袅而耐人咀嚼。他好像拽住了乡村渐行渐远的魂魄,灵感也被拖曳着,与魂魄一起游走,信笔叙事有如信马由缰,貌似漫不经心,却有着匠心的谋篇布局。这样的文字能经住岁月磨洗,能给时人留下记忆,能使后人在阅读中窥视并感受到农业社会乡村生活细节的丝丝缕缕与枝枝蔓蔓。岁月留痕,散文长青。

   刘云:《草木光景》
  刘云是陕西文坛写散文的佼佼者,其个性面目像秦岭一样,不显山露水,却自拥巍峨,别是一种风景与风采。他出生于秦岭山区的一个偏僻农村,长期在秦岭腹地工作,浸淫秦岭风土人情,抒写山区人文景物,积累了大量散文华章,《草木光景》即其华章之荟萃。阅读这些华章,一颗心骤然间被拽进草木深处,随即感受到一种田间野风扑面而来,一呼一吸尽是田园芬芳,一步一景尽见自然生态。魂随山光云影,心醉异乡风情。驻足则山花烂漫而生动,游走则异彩纷呈而簇拥。山村之静好,山民之真我,民风之质朴,直如风从秦岭吹来,是那么温润,又是那么清新。总之,刘云的散文接地气,所以有在场感;远都市,所以有脱俗感;近民生,所以有亲切感。散文,就应该是这样的。刘云用自己的文字,还原了散文的文学生态。

  刘炜评:《年华暗换在西京》
  刘炜评是当代陕西典型的学者型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学院气息与个性色彩,讲究遣词造句与汉语言文学传承,行文颇见章法,叙事独具角度,文本与个人秉持的文学理念一脉相承,既个性化,又情绪化,更唯美化,文情笔意自在风流。这部散文集《年华暗换在西京》,以写身边人物为主,重于日常生活,就地取材似顺手拈来,看似琐事却有妙趣,貌似诙谐却隐藏机锋,臧否不动声色,褒贬须用心揣度,从容的气质和古风雅韵里总能令人品出些别样的人生况味。在长安地面上,这样的文章只有刘炜评能写,且写出的都是自家面目,一家之言。

  张艳茜:《走在西安大街上》
  张艳茜的散文就像她本人一样,自言自语里总袒露出心底的真诚;又像是面对面倾吐,对象不是知音,便是神灵,用如泣如诉来形容,再恰当莫过。她是有人生阅历的,她的阅历行诸文字后,带有明显的人生感悟,自然也给读者以鲜活的人生启迪。读她的散文,能很容易地投入,不经意间触动心弦,被她呈现的生活细节与人生起伏所吸引、所感动。她是带着感情和思想写作的,灵魂就依附在她的句子里,苦涩与甘甜同在,暗香与疏影共结。使人禁不住与她心灵相契相通。只有用心的文字,饱蘸了人生的苦辣酸甜,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本性、个性与灵性。我为艳茜的散文喝彩!

  孔明:《我岭上》
  孔明久以散文驰名,以才性广传佳话。他素来感恩生活、敬惜日常、处处留心、孜孜码字,方寸美文中尤能守住分寸,运笔时行云流水、吐纳英华,行文如织锦,纤细软润,有烫金智慧铺缀,有暗花隽语晕染,耐得住时光消受。万事纷扰浮躁,孔明自有阅世调度之法、纾解涵养之道,寓目愈丰,心境愈空灵,见山依旧是山,因缘自有来处。《我岭上》主打乡情,故梦里的鸿爪雪泥从心头落到纸上,咂摸乡意有滋有味,怀念乡亲千回百转,吐露乡音浅吟絮念,遥寄乡愁回归起点,从当年的少年心事到当下的内敛方家,孔明这个岭上之人用温暖而私密的讲述,与过往藕断丝连,撩人泛起拥衾般的眷恋。他的文章不流于浮腻,不陷于枯俗,都是发自性情、由乎天然的存真之语。他始终才力弥满,因此书写满怀,看着满当,读来满足,越久读越能沉潜,越深读越有余韵。

  邢小利:《独向陌生》
  邢小利是陕西有影响的散文家,其散文特色有三:其一,重叙事。空洞纵情的句子少,说道人物本事的文字多,读之有味,且堪回味。其二,冷幽默。邢小利长于春秋笔法,文藏春秋笔意,幽默不动声色,却常令读懂者会心一笑。其三,雅士文风,清新而不华丽,质朴而自见旷达。这本《独向陌生》是邢小利散文里的上乘之作。作品坚守文学本色,叙事有张弛、有节奏、有弦外音、有民间立场、有文人风范。读之,颇能领略秦人风骨,给人以启迪与遥想。

  孙见喜:《月夜城墙根》
  孙见喜是陕西文坛的铁汉,工科出身,却对文学情有独钟,文风幽默,文笔别致,文情在叙事里舒展、张扬,叙事机智且诙谐风趣。从这本散文集可以充分领略孙见喜的个人创作特色,亦能窥视陕西散文创作的高度。他的散文接地气、有灵气、弹性跳跃、有阅读快感,字里行间富含生活气息与思想哲理。他有自己的叙事策略,注重细节扫描,长于情节勾画,融对话于叙述之中,充分调动语言的活力,使人物、本事生动呈现,像一组速写或漫画故事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人生阅历丰富,好读书而求甚解,善知识而充分消化吸收,又使他的散文显示出人文的厚重与学识的底蕴。阅读孙见喜散文,长知识、长智慧,借助他惟妙惟肖的文字渲染,可以延伸人生阅历的长度,扩张文学审美的视野。

  朱鸿:《历史的深处》
  朱鸿的散文看似叙事,实则是想借助历史事件透视真相,还原本来面目,并借助叙事传递、呈现、释放自己的思考、思辨和思想。他的文章带有历史在场性的扫描与透视,又带有现实制高点的俯瞰与观察,穿越时空并不受时空限制,就像长焦镜头去拍摄远方的景物一般。例如,他的《怀疑荆轲》,就像侦探历史之谜,步步推进,层层剥笋,拨开迷雾,拂拭积尘,沿着蛛丝马迹去寻找真相。他的《灰堆》更像是文学家考古,一半靠占有资料,一半靠合理推想,使历史的传承与逻辑互为因果,颇能激发人的想象空间。其他散文多半如此,立足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却不受拘泥与约束,历史观与价值观互为参照,又互为证伪。故此,他的散文超越叙事,又提升了格局,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必然受益匪浅。他以自己的叙事风格宣示了自己的散文理念:散文,也可以这样写!

  方英文:《霜天自在》
  于散文一道,方英文有自家面目,其显著的特色便是方氏幽默与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方英文总是在寻常、日常、庸常的人文语境里生发超常而常人意想不到的思维灵感,其叙事方略别出心裁,其叙事方式令人有淋漓酣畅之感。寓抒情于叙事之中,既诙谐风趣,又机智调皮,更撩拨人的阅读欲念。一些话题本来很严肃,经他之笔发挥、发噱、发酵,竟呈现出亦庄亦谐的阅读效果,或笑哏十足,或若有所悟,或大呼过瘾。他把自己的集子命名为《霜天自在》,可能寓意他已六十耳顺,生活、写作俱处于自在状态。霜天尚白,别是一道风景,或别是一种浪漫。霜天自在,文与人忽然一体,品之别有滋味。

  陈彦:《打开的河流》
  陈彦是著名两栖作家,即剧作家兼小说家,作品拥趸众多,通达社会底层,连接草根生活,尤其是戏剧,其一枝独秀,引领传统精英,不让时尚、潮流。基于舞台戏剧创作与实践的优势,他的散文至少呈现四大亮色:一是叙事感强,绘声绘色,有情节支撑,有感染力,引人入胜;二是现场感强,接地气,多是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释放生活信息,兼有时代气息;三是幽默感强,语言与叙事戏剧化,使人产生阅读兴趣;四是文笔质朴,拙隐巧思,说道中有寓意潜伏,神思暗涌,读之回味无穷。总之,陈彦的散文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有抱负。他以自己的文艺造诣展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品人品互见,俱一目了然。

  高建群:《唱给农耕文明的挽歌》
  高建群的散文,别是一种高眼:居高临下,俯瞰人寰;高声嘹亮,响彻云天。内中收录的虽然有不少演讲稿,但这些演讲文字恰如高建群日常说话一样,看似散漫,却有滋有味,比散文还要散文些,这可能是他散文的个性特色之一。他总喜欢把一人、一事、一物放置于宏大的叙事之中,妙语连珠地演绎故事,借以阐发或者释放他的个人思考——一些思考不无道理,甚至很有道理。他在笔下呈现给读者的更像是大散文,大而化之,脱胎换骨,所以没有框架约束,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却始终勒好缰绳,能将“心猿意马”拽拉回来。行文如是,实乃大手笔也!

  贾平凹:《一块土地》
  贾平凹是中国文坛的常青藤,也是陕西文学的领头雁。他的散文比小说有着更广泛的读者群,而且读者层次都比较高。其最显著的特色是语言风格异于常人,文风别致一如百花园中的奇葩,思维独特总是别出心裁、别创新语、别有情趣、别造格局。其另一个特色也十分突出,那就是上通人文之古朴,下接地气之厚重,平视人生而非俯瞰人生,于寻常的一事一物里总有不寻常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灵感不能遏制,灵气贯通文脉,灵异的触觉、视觉、感觉如魂附体一般灵动于字里行间,一些貌似笨拙的语句浅隐着深意,又深藏着技巧,可谓点铁成金。句子能抓住人心,能挠到人心痒处,使人油然而生一种阅读兴趣,并获取感同身受的阅读喜悦。这样的散文在国内独树一帜,可谓唯一,莫道之一。

  陈忠实:《岁月·生活·文学》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散文因为他的小说创作背景和人生丰富阅历而呈现出强烈的现实感、现场感和时代感。岁月、生活、文学,是陈忠实的宿命、使命所在,也是他毕其一生、成其辉煌的亮点和看点。读他的散文,能感受到鲜明的地域特色、乡土特色、陕西特色和时代特色,能触摸到一个时代的脉搏和一方水土的温度。比较而言,他呈现的是另一种文本,展示的是陈忠实叙事方式,融生活与文学为一体,岁月感渗透于字里行间,质朴里透着个人睿智,通俗里可见真诚与初心,直叙里释放一腔热情、敞开一种情怀。读陈忠实散文,常常让人身临其境,仿佛他就在当面,说话入心入肺,不知不觉进入他的叙事语境,被他的人生哲学潜移默化。陈忠实不可复制,这便是他的散文的意义。走近陕西人文,深入长安文心,不读陈忠实是不行的。可以肯定,阅读陈忠实散文,是感受陕西人文地理魅力的通道之一、捷径之一、桥梁之一。
  编辑这本陈忠实散文颇受周折,从他的文集里甄选并不容易。我们委托《陈忠实传》的作者邢小利先生编选,他甚至比陈忠实更了解陈忠实,故此,这个选本就要显得更厚重些、更权威些,既还原了陈忠实散文的“硬核”,又突出了陈忠实散文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