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3日
父亲的骗术和战术
父亲的骗术和战术
  父亲进屋的时候,我恰到好处地哼了两声,他原本黑着的眼睛倏地发出一道疑问的光,无疑在问我:怎么啦?
  我像是自言自语:“脑壳咋疼啊。”父亲靠近我,用手探了探我的脑袋,又试了试自己的额头,有些意外:“不像感冒呢。”声音不紧不慢,语气不慌不忙,明显有弦外之音——少装,没事就给我起来。
  父亲其实已催了我几次。我捂着被子假装没听到,内心实则愤怒不已。我没搞明白,往常催我起床,还有不能迟到的理由,今天学校放假,这么早起来干什么?
  冬天温暖的被窝,诱惑力实在大过香喷喷的油稀饭。
  我经常被父亲“押”着上学。父亲是老师,每天早上都要陪着学生晨读。走路的时候,父亲往往兴致高昂。他说:“来来来,咱们背背带霜的诗句,我起个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把头缩在衣领里,风还是毫不留情地从脖子里灌进来。尽管如此,我一路依然睡眼惺忪。父亲拐了拐我:“该你啦。”我一个冷颤,傻愣愣望着父亲。父亲说:“该你背带霜的诗句了。”我沉默不语,父亲说:“往常一样,你背一句,我给你五分钱。”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声音清脆而响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父亲说:“五分!”我继续扯开喉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父亲说:“一毛!”……
  今天不上课呀。昨天老师说,元旦放假一天!难道只有父亲不放假?
  父亲再次进屋的时候,我居然感觉眼前一亮,父亲穿着的衣服,竟然是过年才穿的新衣。父亲说:“起来吧。照相的人一会就到了。”
  我以为听错了,望着父亲坚定而柔和的眼,似乎没说假话,我一骨碌爬起来,把棉衣搂在身上。
  上世纪80年代,照相是件很时髦也很奢侈的事。意外地可以照相,还有什么比这个催床方式来得亲切?
  我知道镇子上有一家照相馆。我随父亲去看过,照相馆里摆着一副三角支架,支架放着相机,相机上遮着一块已经褪色的红布。那间小屋,有一块背景板,上面有天安门、钟楼以及椰树林、小亭台、杨柳树等等。
  师傅正在拍照,他指挥来人摆好造型,手捏一个气囊,然后钻进盖在照相机的布里,嘴里喊一二三。随着一道白光,他说好,整个过程就算完成。照相的人依依不舍地站起来,他说:“不着急啊,一个月来拿,保你满意。围着的人,你们谁还需要照啊。”
  我扯扯父亲的衣袖,意思表达得一清二楚。父亲说:“别人讨媳妇才要照相,你照像干嘛啊。”
  我倏地羞红了脸。父亲看我的囧态,改口说:“如果你考试得第一,我请他给你照。”我没回应,父亲又说:“如果年年第一,我年年请人给你照!”
  相片的下方,端端正正写着一排字:1983年1月1日留影!那一年,我六岁半,正读小学一年级!
  很多年后,我才懂父亲为什么要在那一年那么冷的元旦都要请人照相。遗憾的是,父亲没兑现诺言,包括他在路上某一天兴之所致的承诺。
  父亲退休后带他的孙子,我听他时常循循善诱: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补充道:“还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我和父亲相视一笑。我说:“你这是骗术!”年迈的父亲涨红了脸,笑着说:“那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战术!”